从餐饮行业复工开始,有不少专家表示可能会出现报复性消费,但疫情下经济下行,消费者兜里没钱,消费降级成为当下时代背景,餐饮行业期待的报复性消费迟迟没有到来。但一些“轻餐饮”店铺,因其客单价相对较低,消费场景更加丰富,所以回暖速度较快,从微信发布的数据来看,小吃和甜品冷饮是餐饮行业中同比增长最多的种类。逛街、社交、电影、外带......这些都是轻餐饮的消费场景。有部分消费者在聚餐前,还会事先买好奶茶和小吃带到正餐店里,这类“轻餐饮”就这样轻描淡写的分走了重餐饮的营业额。
“轻餐饮”门槛低,相对于其他餐饮品类,产品及模式更容易被标准化,能够得以快速品牌化。门店面积和人员投入较少,却在坪效和人效上有着超高的表现。除去产品本身,正是因为这类门店模型更“轻”,在落地上会更加容易,品牌扩张更加迅捷,现金流更加充沛,并且抗风险能力也更强大,转型和应变能力强,所以效率才更高。从消费者心态来说,“轻餐饮”不会产生负担,sku单一的产品结构,让他们可以快速决定买单;从消费选择来说,这些拥有信任背书和食品安全以及供应链保障的餐饮品牌,更值得消费者信赖。
在数字化大背景下,以往的一些尾部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与消费需求逐渐被互联网教育成熟,这些长期被主流品牌边缘化的消费者,也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市场。他们拥有着广大的人群基数,生活成本较低,可支配收入宽裕,通常还带有价格敏感、熟人社会、闲暇娱乐等属性。主要由一二线城市中低收入年轻人、三线及以下城镇中高收入人群组成。在2019年电商界618大促活动中,中低收入消费者、三四线城市消费者展示出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随着社会消费基础设施和消费环境的不断完善,这些尾部消费者被压抑的消费需求将迅速释放,根据麦肯锡的数据预测,未来10年,三四线城市年轻消费群体将成为中国消费升级的重要贡献群体。
餐饮人都知道,在开店之前,选好地址是非常重要的。场地条件、人流动态、消费能力、商圈状况、流行趋势等都是重要考察因素。同时还要调研周围餐饮业经营现状、客单价格、竞争对手、目标顾客的口味喜好、人流量、公共服务、设施供应等一系列经营现状。
“轻餐饮”的特点就是出餐快、流动快、客单价低,无需满足正常的早中晚餐点,做到全天候随时就餐、即入即点即吃,才能保障盈利。所以这类餐饮在选址上就必须要有强大的客流做支撑。成熟、稳定的商圈(目标消费群体聚集、能够维持稳定的消费水平的地方)为首要选择。例如上海城隍庙、成都锦里这种有一定知名度,能够带来自然客流量的商圈。
这类商圈虽然房租偏高,但客流稳定集中,无消费空档期,也有利于品牌的扩大。但是切忌盲目进入新的商业体,新的商圈前期客流稀少,一般需要1-3年热场,进场则需谨慎调研。
此次疫情的打击虽然让众多餐饮走向关店,但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市场上也留下了相当大的空白空间等待填补,广阔的市场给了餐饮业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此可以预见,在经济下行,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轻餐饮”蓄势待发,这类不起眼的“小吃小喝”必定会是餐饮创业者的新兴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