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朋友做了三年餐饮,他从一家几十平米的小店,做到如今的几家连锁餐饮店。我找他聊了很多次,对于餐饮行业也算比较了解。以下是他创业的经历,现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对从事餐饮行业的各位有所启迪和帮助。
在决定从事餐饮行业之前,张明其实已经算是一个老板了。当时他在重庆拥有4家家具专卖店,并成立了公司,堪称是区内家具销售行业的领军人物。戏剧性的变化出现在三年前。当时他在报纸上看到当地一家著名的餐饮企业仅仅用了2年时间就成为重庆名优企业10强,店主个人赚了将近半个亿。当时正面临企业经营瓶颈期的他很容易就动心了。从小成长在重庆的张明认为当地餐饮业市场空间很大,所以决定涉足餐饮业。
他盘下了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的一家路边店,估计这个店只有几十平方米,开业后生意倒是挺火爆,但张明很快就发现了各种问题。到饭点了顾客一拥而来,店里座位根本不够,许多顾客拿到号码牌后站在店内等待,小店拥挤不堪。
服务员忙着点单、上菜、结账、清桌,速度慢且混乱,店内不时传来顾客“服务员,这里收一下”以及“这不是我的,你端错了吧”的喊声,甚至还有顾客和服务员发生争执(小编就曾亲眼见过)。
餐厅用人成本高且服务员流动性太大,很多人刚用顺手就走掉了,张明自己在店里亲自忙前忙后也忙不过来,很头疼。
所幸第一年生意不错,差不多回本了。但2016年开年房租就涨了10万,店里的食材、水电气、纸巾、调味料等各种成本都有上升趋势,控制成本成了迫切需求。
所幸的是张明之前开过公司,做过老板,所以对人员分配管理还是很有经验的,在没有客人的时候服务员都会集中进行统一训练,把服务员的社保也买上了,要知道很多餐厅都是不给服务员买的,与其在别家做还不如在这家做,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人员的流动性。
在采购上张明也是下足了功夫,首先选择固定的供应商谈好价格,定好供应量再进货,避免后期价格有所浮动,并再选择1-2家作为备选。其次,设定食材标准,不达标、不足量不收,不新鲜不收,每次按标准收货;并且让供应商补足不达标部分的食材,保证收货数量。这样才能保证食材的新鲜,提升菜品的口味!
这样合理的控制成本不仅顾客越来越多,收益还越来越好!
“我们开业有3年多时间,没有淡旺季,经常是门口外边都要摆桌子才行。”张明说,很多人都是慕名开车来吃饭,小店一个月可以卖30多万元的营业额,在业界可以说是奇迹。
看着眼前红火的生意,张明并不感到满足,他还在计划着年底开几家连锁餐饮,张明说他要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