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台积电和三星而言,由于两家企业都掌握了5nm芯片的制程,因此全球高端的5nm芯片产生的营收,只能由两家企业瓜分,其他人都只有眼馋的份,对应的数据也显示,台积电的主要营收已经开始依赖于5nm芯片了。当然了,看到台积电赚得盆满钵满,其他企业自然也想分一杯羹,这其中就包括中芯国际。
遗憾的是,中芯国际目前还无法对台积电构成竞争压力,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设备不到位所导致的。中芯国际梁孟松此前的离职信中写明,现阶段因为光刻机无法交付使用,中芯国际的制程被卡在了7nm,因此很多更为先进的工艺制程虽然也在研发中,但也只能存在于理论表面。
对于中芯国际而言,先进制程如果无法实现突破,那么企业的代工实力和市场毫无疑问将受到巨大影响。但反过来讲,中芯国际的先进制程取得突破,就一定能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吗?或许从字面上理解,这是肯定的,但是从中芯国际自己发布的财报来看,事实并非如此。
此前,中芯国际发布企业的一季度财报,赫然发现,虽然现在中芯国际想要突破7nm的芯片制程,但是企业的侧重营收点仍然还是在40nm和55nm两个档位中,而且随着缺芯潮的加剧,28nm的芯片制程有望成为中芯国际未来的收入爆发点。换句话说,即便现在中芯国际攻克了7nm,短时间内企业的营收并不会因此改变,而28nm制程没准是中芯国际下一步的订单来源。
事实上,中芯国际自己也明白,保持7nm的投入研发是为了保持竞争力,但是在收入面前,还是应该要认清现实的。毕竟拿下7nm制程后,能不能从台积电和三星手中抢到单子都还是未知数,但是做好28nm的布局,中芯国际是能大赚一笔的,尤其是中芯国际已经为此付诸行动,不禁让人感慨企业的方向终于转变了。
就在前段时间,中芯国际从ASML处订购了12亿的设备,而后有关中芯国际深圳投资建厂的消息就传出来了。两者一结合,不难发现,中芯国际在芯片制程上的突破热情,眼下已经不如28nm芯片产能的提升了。
另外,还有消息指出,受困于光刻机的掣肘,中芯国际今年在芯片制程突破上的投入只有20亿美金,但是在成熟制程芯片的产能提升上,中芯国际的投入有望突破280亿美金。这两个数据一对比,也能感觉到中芯国际的方向开始转变,不再拘泥于对先进制程的研发,终于选择要认清现实,向成熟制程迈出关键一步。
或许有人对于中芯国际无法突破7nm而惋惜,可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中芯国际的方向转变,意味着中国院士的话得到重视了。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在接受采访时曾明确指出,企业没必要一味追求先进制程,目前的14nm和28nm基本能满足90%以上的应用需求。为此中国院士胡伟武建议,企业要将重心放在成熟芯片的制程上。
虽然当时有很多人对这种追不上就不追的心态表示不满,但事实证明,胡伟武总设计师的方案是最具可行性的。尤其是对于中芯国际的现状而言,在拿不到光刻机的情况下,发展成熟制程不失为另一种自救和突破。
另外,从后续不可预测的大环境来说,中芯国际扩建成熟制程的产能,未来可能会受到限制和干扰,一定会比7nm要小得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芯国际的方向转变,也是一种风险转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