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核心技术,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中国VCD厂”。其实早在30年,我国就经历过类似于这样的一场芯片大战,最后以失败告终,曾占据优势的中国落得了只能进行代工获得一些人工利润的地步。更令人气愤的是,那时的我们竟然并没有清醒过来,从而造成了如今人家不再是收专利费那么简单,而是直接进行制裁。那么30年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掌握核心技术多重要?29年前中国人发明了VCD,却成了国外的加工厂。29年前,也就是刚步入90年代的时候,我国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越来越多开始追求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许多娱乐产品也是从这个时候正式兴起的。其中VCD无疑打开了视频娱乐,或者说是电影的开端,而这个开端则是由中国人给打开的,所以说中国在当时抢占了先机。
1992年4月,姜万勐参加老美的科技展览会,当时美籍华人科研工作者孙燕生正好展示了一项可以用来解码视频的mpeg技术,吸引了前来考察的姜万勐的全部注意力。姜万勐则意识到完全可以将CD技术与mpeg技术进行结合推出全新的视频播放设备,一定能够火遍大江南北。后面的事实也确实证明了姜万勐此次决策的正确性,只不过并没有维持好罢了。
在这种情况下,姜万勐找到孙燕生合作,并且在第二年就做出了成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VCD。一经推出,仅1993年一年的时间就卖出了1000万台,不仅在国内大受欢迎,在国外同样如此。可惜的是那时候的万燕公司并没有过强的专利意识,从而被国内其他企业以及国外趁虚而入。当然了,不论是CD还是mpeg,在当时也都被老美所掌握着。VCD专利都没有申请的万燕自然也不会意识到以后被这些既有的技术而卡脖子,不过他们的企业也没有撑到那个时间。
在VCD彻底火爆之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进来,其中在1995年达到了90多年,在1998更是直接达到了380家左右。为了占据更多的市场,这些企业开始疯狂打价格战,而不是在技术上进行提升和自我发明,从而万燕在成立后第三年就败退市场。而国外则是趁着这个技术推出了比VCD更优越的DVD。而且DVD早早地就被人家申请了专利,之后这些企业进入新的DVD市场后,大部分钱都用来缴纳专利,只能赚一些廉价的代工利润。即使如此,中国大多数企业也并没有因此而清醒过来,继续秉承着所谓的“造不如买,买不足租”的错误思想进行发展,只想着赚快钱,从而表面看起来中国经济发展极快,但其实早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危机,直至当下爆发开来。
其实就算是现在,依然有一些企业不注重技术,用价格战来争夺市场份额,破坏既有的市场规则,比如众多互联网企业纷纷入驻的社区团购就是如此。当然了,当下中国不仅越来越注重专利意识,对这些只注重形式上创新并且破坏市场的企业也开始加大监督力度,多次进行处罚约谈,不少企业也在逐渐进行更改。虽然这样的改变就目前来看已经有些迟了,但总体上还有弥补的空间。希望这些企业经过当下的芯片危机能够清醒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