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SEMI的数据,2021-2022年,全球会新增29座晶圆厂,以满足全球的市场需求,里面含有晶圆代工厂,也有内存晶圆厂,而这29座晶圆厂,每月的产能高达260万片晶圆。
而在过去的10年间,全球的晶圆产能总共才增加了640万片的样子,相当于每年增加量是64万片,也就是说这两年的增速是过去10年平均值的2倍多。
而随着芯片缺货、芯片产能增加,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都迎来了涨价潮,半导体设备上涨、IC芯片上涨,原材料上涨等等,导致目前全球的产导体产业运行在最高位。
所以分析师们统计了过去几次半导体崩盘的数据,最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芯片产业可能在2023年会崩盘,因为产能增加太多,市场消化不了,情况会像2001年的DRAM内存一样,价格直接闪崩80%+,然后厂商们纷纷倒闭。
事实上,关于全球的芯片产能是否会过剩,一直以来就有讨论,很多人都认为接下来到2023年,真有可能会过剩余,因为当前的芯片产能与市场需求其实大致是匹配的,至于为什么缺芯,更多的一些特定因素引发的。
不过关于产能过剩余,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之前有过不同的观点,他甚至觉得国内芯片产能是少了,他说“如果不加速发展,未来中国芯片产能与需求的差距,将拉大到至少相当于8个中芯国际的产能。”
说起来,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如果真的全球的芯片价格闪崩,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国内市场一样会闪崩,就算国内的产能不够国内市场需求也一样。
举个例子,假如格芯代工的价格下降了一半,相信国内的厂商就会找格芯代工去了,而不会把订单留在国内。
假如国外某芯片价格跌了一半,大家肯定会也买国外芯片,而不是国产,毕竟市场是全球化的,不是封闭的,所以真要闪崩,对于所有的芯片产业而言,都会是一个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