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国产芯片制造业有着非常不错的发展势头。最近国产芯片又传来一个好消息,据6月23日IT之家消息,纯国产的28nm芯片和14nm芯片即将实现量产。日前,环球网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国内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温晓君明确表示,28nm和14nm国产芯片将正式进入量产阶段,其中28nm将于今年实现量产,而14nm则将在明年量产。
当国人看到这个消息兴奋之余,也有不少人充满疑惑,现在台积电、三星都在发展5nm、3nm了,14nm的突破是否落后了点?
的确,如今在尖端芯片制程领域,都在争先恐后赶超先进工艺,但实际上,7nm、5nm这样的高端芯片使用的范围并不多,似乎只有手机等电子消费设备才会用得到7nm、5nm这样的高端芯片。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上半年,整个半导体销售市场65%的芯片采用的都是14nm以上工艺,仅有10%的芯片使用先进的7nm,25%的芯片采用10nm和12nm。温晓君称:14nm及以上制程基本能满足目前70%半导体制造工艺需求。
另外,我国工程院院士吴汉明在今年举办的半导体展会上就公开表示过:目前超过83%的芯片产能都集中在10nm以上,多数电子产品只需要28nm——90nm之间的芯片就可以;不仅吴汉明院士,我国龙芯总设计师胡伟武也表示,90%以上的产品其实都可以使用28nm来满足。
两位专家的观点很明显,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手机之外,几乎的电子设备使用的都是14nm以上的制程芯片。在全球“缺芯”问题不断加剧的当下,其实14nm、28nm以上的芯片需求量最大,所以,对于我们而言,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完成对14nm、28nm芯片的生产。
因此,国产芯片的这一项突破意义重大。
这意味着:
第一,短短三年时间,国产芯片已经从90nm直接跨度到14nm,进入真正的中高端芯片行列,中国芯片将迈入新的时代。
第二,国产中高端芯片实现纯国产后,或不需要再依赖高通等美企供应芯片。在过去十余年时间,国产手机厂商从未离开过高通等美系企业供应芯片。过去,我国厂商不仅要向高通采购昂贵的芯片,还要缴纳巨额专利费。可以预测的是,如今我国突破成熟制程芯片量产后,接下来将会加快攻克高端芯片制程的进度。高通从我国赚取专利费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还。我国芯片不再受美国“卡脖子”。
第三,这个好消息,让国人看到了国产芯片的曙光,这背后是国产半导体整体实力的提升。接下来 解决高端光刻机、高端制程技术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