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蒙出现的意义其实是多方面的,就操作系统本质而言,鸿蒙的出现,是国产操作系统迈出的重要一步,它弥补了手机产业的基础架构的不足。就行业格局而言,鸿蒙是现在唯一有能力和希望打破谷歌和苹果垄断的有生力量,这一点央视也有过表态。再就未来发展前景看,鸿蒙的成长速度和成长空间是巨大的。
可是针对鸿蒙的声音,也并非全是友善的,比如在基础代码的组成中,以及上手的体验中,还是有很多人在质疑华为的鸿蒙时安卓的“套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体验度上,鸿蒙的界面和流畅度跟安卓系统都比较接近,相对于安卓的成熟而言,华为鸿蒙系统可以显现出的优势点比较少。
如果单纯从感官角度看,这真的是错怪了华为的鸿蒙系统。首先,华为高管处不止一次说过,华为的鸿蒙是完全独立的操作系统,只不过在不专业的人眼中,他们假装看不见罢了。
在代码构成上,华为使用了谷歌的部分代码,但这部分代码属于完全开源,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拿来使用。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华为在开源代码之外,鸿蒙的非开源代码全都是华为自己编写的,这部分属于商业机密,也是让华为鸿蒙具备独立性的核心原因。这样做的好处也很直接,鸿蒙可以跟安卓实现兼容,开发者的迁移成本自然就降低了。
在发展优势上,华为的鸿蒙系统其实潜力更大。现有的两个操作系统,在用户量的增长上已经触及天花板,能突破的地方有限。而华为的鸿蒙不同,不仅可以用于手机行业,而且定位还是万物互联,从手机到智能家居,任何一个设备未来都能可能成为鸿蒙的生态应用。所以鸿蒙的目标是在硬件设施上,搭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
或许有人认为,这是华为的纸面优势,并不能实打实的结果。但话说回来,这并不意味着华为没有任何机会,至少在一些数据方面,华为鸿蒙的表现,正好验证了任正非没有说“大话”。
华为鸿蒙系统刚有雏形时,华为任正非就曾说过,鸿蒙系统未来是可以跟IOS系统比肩的。当时很多人认为任正非是对鸿蒙前景的过于乐观,毕竟IOS几十年的市场积累,怎么可能被鸿蒙短时间就能实现超越呢?但最近一项专业测试报告的出炉,让我们看到华为鸿蒙的其他优势,更让我们由衷地感叹,任正非没说大话。
鲁大师的测试数据出炉,在分开两轮的测试中,华为不仅没有输给IOS,相反还略有领先。第一轮测试时,同时打开12款APP放置于后台,结果鸿蒙系统的页面保留率超过83%,比刚刚升级的IOS有过之而无不及。第二轮测试页面恢复率,华为更是让人惊艳。经过游戏和相机等一系列的高能耗应用操作后,鸿蒙系统实现近6成的页面恢复率,而IOS居然只有3成多一些,华为鸿蒙几乎领先IOS一倍。
看到这两项数据,不禁让人感叹,华为鸿蒙真的是好样的。别看只是操作系统行业的新生儿,但得益于华为技术实力的沉淀,鸿蒙系统在系统流畅度方面,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效,甚至某些应用和系统节点还要优先于IOS。这意味着,鸿蒙系统是有实力可以跟IOS进行同台竞技的。
当然了,判别一个系统的性能好坏,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更不能过分夸大某一点的优势。换言之,华为鸿蒙想要跟IOS和安卓平起平坐,除了保持上述两个方面的优势外,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系统的生态进程,毕竟用户的选择才是决定鸿蒙能不能继续前进的核心指标,多给华为一些时间吧,相信华为能把这事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