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幼时,长辈过分宠爱,爸妈忙于工作,忽略了给孩子定规矩,长辈带孩子,只是一味满足孩子要求,导致孩子任性,得不到就哭闹,等到爸妈亲自带的时候,发现孩子对爸妈毫无敬畏之心,家长好言相劝,孩子听不进去,家长打骂,孩子不记心上,没有羞耻之心,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其他的感受。上小学后,孩子上课不听,捣乱,扰乱课堂秩序,老师很是头疼,经常找家长。
这类孩子,典型的就是长辈惯的,家长包办一切,不给孩子体验生活的机会,孩子感觉得到的东西是理所应该,不懂感恩,得不到的东西就觉得是别人的错,好像别人都要依着他。孩子以后会变得更难管教,自私,不懂感恩,目中无人。
2.长期被压抑型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经常因为小事对孩子发脾气,动不动就是批评指责、打骂,得不到肯定和鼓励。孩子长期处于这种家庭环境中,孩子性格会变得内向不自信,自卑,总觉得什么都不行。等到孩子青春期大概初中时,孩子内心渴望独立,但是一有想法,就会被家长打压,在自我和家长之间出现了一个很明显的矛盾点,终于在某一天,孩子被压抑多年的情绪爆发出来,变得不再听话,甚至是做出极端的事。
这类孩子,长期接受的是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打压孩子,导致孩子越来越不自信,性格孤僻不合群,自我否定。当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突然情绪爆发,和爸妈站在对立面,不再听从父母的安排,于是父母觉得孩子青春期叛逆了,变得不听话了。
3.渴望得到关注型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孩子一直是乖乖孩子,也很懂事,但是突然某一天家里出现一个弟弟(妹妹),爸妈把对自己的关注和爱,一瞬间转移到弟弟(妹妹)身上。于是孩子开始故意做错事,引起家长的关注,但往往等到的是爸妈的脾气和指责。又或者是,夫妻关系出现问题(分居,离婚等),孩子以这种“不听话”的方式,渴望得到爸妈的关注,希望他们可以和好。
这类孩子,由被关注突然失去关注,心中产生巨大失落,于是他们故意做错事,捣乱,渴望得到爸妈更多的关注。但是,父母往往不能理解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只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了,不知道孩子内心的诉求,于是,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叛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家长如何应对叛逆期的孩子
1.心平气和坐下来和孩子谈谈。
有的家长说,孩子根本不愿意理家长,都不愿意沟通。一次两次的努力,就能看到效果?就能走进孩子内心?想什么呢,当孩子已经叛逆了,说明孩子已经积累了许多不满,一两次尝试怎么可能让孩子完全改变对家长的看法?家长需要坚持,让孩子看到家长的变化,孩子内心才会慢慢放下戒备,袒露真是的想法。
2.和孩子谈什么
家长不要翻旧账,不要责备孩子,不要说一切让孩子抵触的话。家长应该和孩子聊,孩子对未来怎么想的(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从事什么职业),对任课老师的评价(最喜欢哪一个老师,最讨厌哪一个,为什么呢),自己对学习的感觉(愿意学习吗,怎么看待学习),对家长的想法(你爱爸妈吗,你狠爸妈吗,是哪些事件导致你不喜欢爸妈)
3.了解孩子内心后,家长反思
通过多次沟通,了解孩子内心后,家长要反思自己,要怎么改变此前伤害孩子的行为,要如何鼓励孩子,如何改变亲子关系,如何让孩子重视学习。
4.家长反思后,要先改变自己
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家长是“根”,如果不从根源改变,孩子怎么可能完全改变?所以,想改变孩子,首先家长要改变,改变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改变与孩子的交流方式。多以鼓励的方式,赞同支持的行为,表示对孩子关心,一定不能批评和贬低孩子。当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心,他就会主动打开自己的内心。
沟通原则:不批评,不打骂,不翻旧账,不贬低;鼓励,支持,陪伴,表现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