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张、2020年再上新台阶。据了解,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8.6%;数字经济增速达到GDP增速3倍以上,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
中国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意义
我国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及数字产业的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给予产业数字化转型新的要求。2020年3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产业数字化发展基础。目前,我国还统筹布局了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试验区等一批先行示范区,为我国企业数字转型提供政策、技术等方面的保障。
融象数科认为,数字经济是我国未来决胜全球竞争的国家战略。产业数字化作为实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新旧动能转换新引擎,是新时代背景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抉择。从产业自身角度,产业数字化再造企业质量效率新优势,重塑了产业分工协作新格局。
当前,我国产业龙头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杨帆再启航”,受限于战略认识、数字技能、资金储备等多方面因此影响,广大中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转与不转”的两难困境。为了减少企业数字转型试错成本,保证产业数字化顺利过渡,因此提出产业数字化成功转型五大要素。
产业数字化成功转型五大要素
要素之一: 数据库
数据库可简单理解为企业所有级别的决策制定过程、提供所有类型数据支持的战略集合。由于数据源的种类多,数据的类型复杂,数据量大,并且产生速度快,企业处理数据既要保证数据转化的可靠性又要看到降本增效。因此,数据库可高效分类整合数据资源,同时为各行业提供了数据资产化的基础,数据资产化将从营销、研发、供应链等关键价值节点重构企业价值链。
要素之二: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一般指以处理海量数据、计算及不间断流数据实时计算等场景为主的一套基础设施。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大数据平台都是基于Hadoop生态,使用Yarn作为核心组件来进行资源管理和调度。优质的大数据平台能够开发多种功能为产业及政企主体赋能,实现政府对域内产业全面感知、监测、追踪及服务,为地方政府进行企业招引、企业培育、精准施政提供数据支撑。
要素之三:产业图谱
产业图谱是一项专门面向地方产业发展精准定位和转型的应用型技术。产业图谱的构建过程学习了全国产业分布的普遍规律,使用产业大数据和算法量化产业间的联系,并将各行业之间的联系进行可视化表达。其功能众多,包含宏观产业格局演化监测、地方产业运行体检、区域产业格局与竞争力分析、地方产业潜力识别、地方产业发展适应性预测、地方产业精准定位等。
以融象辅助地方政府提供的视觉智能产业分析图谱为例,该产业图谱从产业链的基础层、技术层到产品及解决方案层,由下而上多维度的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梳理,以发现弱链和强链,进而推动产业链信息和资源的互联互通互补,赋能产业全生态。
要素之四:产业报告
产业报告是经过专业团队长期对市场的调研得出的智慧成果,往往倾向于以数据说明产业问题。该类报告一般包含产业发展现状,市场销售规模测算、产业链全景分析、最后给出发展建议,部分报告也会给予产业优质案例独到的见解。因此,产业报告有助于决策者厘清产业的发展脉络,总结产业实践,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不少有价值的宝贵借鉴。
要素之五:智库团队
产业智库团队一般拥有多年的产业实操经验,专注于中国重点产业研究和咨询服务。产业智库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本土思维,能够给予宏观、深度、权威、前瞻的产业分析。同时,产业智库往往拥有丰富的产业战略资源,是客户的优秀合作伙伴,可以灵活的为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提供相契合的决策建议和资源对接。
产业数字化未来趋势
数字科技赋能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加速:在在数字科技赋能下,数字化基础较好的传统产业(如制造、金融、零售服务等)将由原来小范围探索阶段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数字化基础较薄弱的传统产业(如农渔牧业、养老、家政等)将利用数字科技重塑产业格局实现弯道超车。此外,未来数字科技市场应用将进一步加速向中小城市、农村等地区扩张下沉,利用数字科技打破产业转型区域壁垒,激发下沉市场活力。
产业组织关系从线性竞争向生态共赢转变:不断涌现的数字经济新模式、新业态、使得产业组织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由传统的线性竞争向生态共赢转变。产业生产的基本单位不再是企业,而是企业之间以用户价值为出发点建立合作关系而形成的数字化生态及平台。
场景化应用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新方向:未来场景化应用呈现出“标志化”特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为了降低试错成本,传统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更倾向于针对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产业链关键节点等形成可落地的、有代表性的“标志化”场景应用,以此为契机加速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应用取得巨大突破的同时规避降低产业产业数字化转型风险。如京东数科依托“数字农牧”,通过科学化定制、追踪、监督管理,打造农牧养殖“标志化”场景,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因此,实现产业数字化不仅需要政策、资源、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更需要一套完整的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全方位对产业“把脉”。也相信,产业数字化浪潮将朝向更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