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比赛现场表现
中国女排此战首发阵容是刘晓彤、刘晏含、栗垚、刁琳宇、王媛媛、郑益昕、王梦洁7人,郎平第一局末尾短暂用张常宁、姚迪换下刁琳宇、栗垚,但效果并不好,中国女排以13-25输掉首局。就在大家以为郎平第二局会果断变阵时,中国队场上阵容竟然没有变化,张常宁、姚迪回到替补席,还是第一局的队员主打。
郎平今天这是铁了心要锻炼替补队员,全主力阵容的日本女排就是一个很好的对手,至于此战能不能获胜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单纯为了赢球或者赢得世联赛冠军,郎平完全可以让朱婷等主力从第一阶段开始打。最后0-3输球,三局比赛分别是13-25、19-25、17-25。仅从比分上就能看出这场比赛的走势,中国女排在场上打得很难看,观众能够直观的看到中国女排发球冲击力不够、球满天飞等不良表现,现场已经彻底乱套。
“自信”或“自负”
这算是郎平自上任以来,最大的一场惨败了。就这样打了三局输了三局,郎平为什么要这么做?要知道虽然朱婷、袁心玥她们不在,但场下还有张常宁、姚迪、林莉、郑益昕、高意等人,换上这些人完全可以和日本女排一争高下,而且胜算超过7成,但郎平并没有这么做,而是任凭替补队员自己发挥。所以可以肯定,中国队是有放水意味在里面的,郎导基本上全场比赛很少调整阵容,这也说明这场比赛就是她考察这些边缘国手的能力。但是很遗憾的是,没有人能够达到及格分数。
中国女排很强大,朱婷、丁霞、颜妮都是各自位置世界最佳,张常宁、龚翔宇、袁心玥也都是世界级水平,这样的中国女排很强大。但这种强大是球队的强大,不是替补队员自身实力有多强。如果在替补队员落后时立刻换上实力更强的球员,那么局面或许可以改善。
除了态度还有技术漏洞
中国队接不好一传:整个三局比赛,中国队一直没有解决一传问题,33%的接球成功率除了直接送分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无法组织有效防守反击,这是输球的第一个主因。
拦网成功率低:高度,是中国队优势之一,可昨天的三局比赛,只有在第三局才组织起四次拦网,其余两局分别是一次和两次,当球队无法以拦网终结日本进攻时,对手的扣球成功率也就不断攀升,三局比赛,日本扣球成功率45%左右,中国女排防不住了。
中国队一攻“打不死”日本队:没有朱婷、李盈莹和袁心玥,张常宁也不登场后,刘晓彤、刘晏含和栗垚们,无法强攻直接形成得分,日本从而能够组织有效防反,中国女排顶不住了。中国队全场扣球成功率仅25%,几乎与日本队相差近20%,这是进攻停滞的根本原因。
正确看待“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曾被运动员们视为刻苦奋斗的标杆和座右铭。而现在,它因契合时代需要,已经升华为民族面貌的代名词。它一直与女排的得失、沉浮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成为评价中国女排的最难以割舍的标准。女排精神之所以备受推崇,最重要的是那种不畏强敌、奋力拼搏的精神。所以中国女排,正肩负巨大的责任和使命。中国女排需要实打实的顽强拼搏,为国人传递积极的信念,而不是轻浮对手。
所以中国女排并不能总把自己当作“常胜将军”,能否获胜最终取决于自己在场上的发挥,胜利也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女排主力阵容可以打日本女排3-0,替补阵容上去就被对方横扫,关键因素还是人,还是对个人能力的正确判断。距离奥运会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希望这场失利能让替补队员正确认识比赛,认识自己,找到差距,迎头赶上,真正的发扬“女排精神”。如果今天参赛队员中有人能通过这场比赛在失败中完成蜕变,这场球就输得不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