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在全球芯片短缺的影响之下,中国、韩国、美国、欧盟等地区都在大力加的半导体投资,不仅想从短期,更想从长期来解决芯片问题,进而抢占半导体领域的话语权。
以中国为例,2014年成立了集成电路国家产业基金,简称大基金,规模为1387亿元,但事实上在大基金的带动下,与半导体相关的新增社会融资达到5145亿。
而2019年大基金二期成立,规模为2000亿,预测这一期大基金将带动至少超过5000亿的各种社会融资金额,进而投资至国内的半导体产业中去,两期合计至少超过一万亿元的融资规模影响力(约1600亿美元)。
而韩国在发展半导体产业方面,也是不遗余力,近日韩国政府表示,未来十年,政府将携手三星、SK海力士等153家韩国公司,投资510万亿韩元(约合4500亿美元),将韩国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半导体产业供应链。
而美国也是不甘落后,特别是在芯片产能已经低于中国大陆的情况下,空心化危机愈发严重,于是美国近日也通过了一个历史性的520亿美元投资,未来5年在半导体领域至少投入520亿美元,以确保美国保持芯片生产的领先地位,从根源上解决芯片荒造成的窘境,并同中国展开半导体产业竞争。而三星、台积电都纷纷给美国送礼包,要到美国设5nm芯片厂。
此外,欧盟也想发展自己的半导体,摆脱对美国、韩国的依赖,欧盟计划成立一个包括英飞凌、意法半导体、ASML、恩智浦在内的芯片联盟,大家共同发力,发展半导体。
与此同时,欧盟计划投资超过500亿欧元(约600亿美元),用于支持半导体企业们的发展,减少这些企业的负担和后顾之忧。
而随着各国加大资金和政策的投入,全球半导体供货格局将面临一些洗牌,至于最终谁能获得胜利,暂时还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