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芯片
最近两年,半导体芯片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华为事件之后,“断芯”之痛历历在目。我国企业也深刻地认识到了,我们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存在了很大的“短板”,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半导体产业链,我国将永远受制于人。
而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早日完成芯片自主化。要知道,我国一年芯片进口量是非常巨大的,远远地超过了石油的进口量。
在过去,我们一直都遵守着“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思想,自己造不出来,就去购买其他国家的高科技,这也让我们形成了依赖国外企业的诟病,也是造成我们如今处处受到限制的重要原因。
而现在,我们在不依赖国外企业的情况下,想要自主研发半导体芯片,最需要解决的就是被“卡脖子”的材料和设备,特别是对于光刻机的研发。
好消息不断传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清华科研团队传来了好消息,今年年初,清华大学成功突破了EUV光源技术,要知道光源是EUV光刻机最核心的技术,这项科研成果也意味着国产化EUV光刻机已经成功了一半。
在我国科研团队都还沉浸在光源技术突破的时候,上海微电子也传来好消息。上海微电子自研的国产28nm光刻机已经完成测试,并且性能方面也表现良好。据悉,上海微电子也表示,28nm国产光刻机预计在今年年内就可以商用。
与此同时,中科院旗下的龙芯团队也正式宣布,成功研发了指令系统架构,这也填补了我国在芯片架构领域的空白,也打破了ARM和英特尔在芯片架构领域的垄断。
美国院士:结束了
在老美对我国实施芯片禁令之初,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美国众多企业高管都发出警告:断供中国芯片的做法是愚蠢的,这不仅不会阻碍中国芯片技术的发展,只会加快中国芯片自主化的快速发展,一旦让中国实现芯片自主化,那么受到损失最大的就是美国企业。
事实证明,美国科技界的担心正在变成现实。
当美国院士目睹了,我国一项又一项的科研成果,不禁感叹:这就是断供芯片的后果,逼着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变得更加优秀。现在中国有了自主研发芯片的技术和设备,这场“芯片”闹剧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