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再次公开表态
对于华为这家公司,很难说得清楚它具体是干什么的,因为其擅长的业务非常多,例如大家熟知的5G通讯技术、半导体芯片和智能手机等等。如果非要将这些业务概括到一起,那么华为可以说是一家实打实的科技型企业,而且还是国内最优秀的那种。
也正是因为将每项业务都做到了出类拔萃的高度,近几年华为才会被美国视为“重点关注”对象,它不能容忍一家中国企业挑战到美企科技霸主的地位。经过三番两次地针对后,如今华为陷入了发展受限的处境,5G、芯片和手机等核心业务都遭遇了一些阻力。
就拿手机来说,之前华为是国内公认的第一大手机厂商,每年的出货量和销售额都要领先于其它品牌,并且能够从中获取巨额的营收。但是就今年第一季度的市场情况来看,华为已经不再是国内第一,甚至还跌出了全球前五,创下了史上最差的成绩。
这对华为来说,是不能接受却又无可奈何的结果,以至于余承东都公开致歉,他表示由于芯片短缺导致华为很多产品都供不应求,很对不起消费者的期盼与厚爱。其实在广大花粉看来,支持华为是自己应该做的事,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选择放弃。
至于手机业务造成的营收损失,华为也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进军汽车领域,为各大车企提供智能解决方案。据了解,目前已经有多款搭载华为智能方案的汽车登场了,例如塞力斯的智选SF5和北极狐阿尔法的相关车型等。
此外,华为还表示,未来将继续拓展汽车业务,争取在明年卖出去30万台智能汽车。如果按照每台20万元的价格来计算,这就相当于600亿的资金,华为按比例抽成也能抽到很大一部分。所以说,华为入局汽车行业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可以弥补手机业务带来的损失。
不过,对于华为的行动,有些不明真相的花粉产生了疑问,华为身为一家科技公司,怎么跑去“造车”了?为了给花粉们一个满意的回应,就在5月24日这天,华为再次公开表态,事关智能汽车业务,重申自己不“造车”,只是提供一套方案而已。
据华为方面表示,不“造车”这一战略早在2018年便开始执行了,至今没有任何改变,就算某些汽车挂有华为的名字,也不算是自家的产品。而且华为还辟谣称,至今为止没有投资任何汽车企业,未来也不会这样做,自己只是一个供应商而已。
任正非果然有远见
从中不难看出,华为进军汽车领域并不是指它要“造车”,而是为汽车厂商提供某些必要的软件和硬件服务,虽然现在智能汽车行业非常火热,但是华为有自己的坚持,不“造车”是它的原则。这也反映出了任正非果然有远见,他早在2018年就为华为定下了发展方向。
那么华为为什么坚持不“造车”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华为没有这方面的基础,贸然入局只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还有可能让自身的发展状态变得更糟。而且华为本质上是一家科技公司,如果跑去“造车”,将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考虑到这些因素,任正非才决定让华为不涉足整车业务,他一直都是一个很有远见的企业家,不然也无法带领华为达到如今的高度。事实上,华为只提供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要比“造车”更有前途,因为所有汽车厂商都可以是它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