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制造业的千亿巨头也突然遭遇了反垄断调查,它就是号称“插座大王”的公牛电器。消息一出,公牛直接蒸发了60亿市值,还一度跌停。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公牛的“垄断协议”渐渐浮出水面,难道说公牛是靠“垄断协议”成为龙头老大的吗?事实上,答案并非如此。
公牛的成长史:
公牛电器的成长史,可以说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公牛电器的创始人名叫阮立平。1964年,阮立平出生于浙江慈溪,他从小就跟着父亲打鱼,家庭条件并不富裕,所以他从小勤奋好学。18岁的时候,阮立平凭借着优异成绩考上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今天的武汉大学工学部),之后被分配到杭州水电机械厂工作。
到了80年代,由于阮立平老家慈溪是全国最大的插座生产基地之一,家庭作坊多达几百家,所以他开始创业,销售插座。当时的很多插座质量良莠不齐,不是断电就是冒烟起火。从此,阮立平决定造出质量更强的中国插座。于是,1995年,他拿着借来的2万块,跟弟弟一起创立了慈溪公牛电器。从创立一开始,他就在研发上不遗余力。但是,由于研发投入太多,公牛的售价也比别人的高,这导致公牛卖的不如别人好。庆幸的是,他最后通过“营销网络”的方法,赢得了广大客户。
首先,他激活了经销商,说服经销商主动卖自己的产品。其次,他积极跟全国范围内的五金建材店铺合作,帮助店铺设计门店招牌。最后,他派出一大批市场调研人员,展开地毯式调查,只要遇到问题,就积极改进。三步走的策略实施后,公牛终于起死回生。到了1997年,公牛已经遥遥领先同行,成为业内第一个获得国家长城认证的品牌。
2001年,公牛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已经位居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此后,公牛创始人阮立平已经开始把目光投向国际市场。为了跟西门子、飞利浦等国际巨头同台竞技,2003年,阮立平花费千万巨资建立国内第一个高标准的检测中心。随后,公牛就设计出全球第一款自锁式防脱插座,公牛插座从此享誉世界。2020年,公牛成功上市,上市11天后,公牛集团的市值从500亿飙升到1000亿以上,一夜成为千亿巨头。公牛也被称为“插座大王”。可是,公牛的奇迹背后,也有令人诟病的地方。公牛连续20年占据“中国第一”,背后却涉嫌“垄断”。
公牛遭遇反垄断调查
今年5月上旬,公牛集团官方发布公告,公司遭遇反垄断调查。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理由是,公牛涉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行为。说得通俗点,就是“关联交易”。原来,近年来公牛集团开启了一系列收购,公牛收购的这些公司,都是阮氏家族控制的。换句话说,阮立平通过收购自己家族的几家公司,客观上提高公牛集团的市场份额。不仅如此,公牛还涉嫌与经销商一起控制最低价。如果公牛反垄断被市监局坐实,按照2020年的销售额100.51亿的3%来算,公牛可能要交3亿罚款。
反垄断的意义是什么?
关键时期,国家出手“反垄断”,可谓是意义重大。反垄断不仅有利于商家成长,还有利于消费者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反垄断,这里就以美团为例。众所周知,美团已经是我国最大的生活服务平台,正因如此,美团在市场上具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它才能对商家采取最高26%的高额抽成。现在的外卖已经越来越贵了,原因就在于美团的抽成太高了。同理,如果公牛反垄断的行为没有纠正,以后我们买到的插座就会越来越贵。
那么,今后的公牛将何去何从呢?
实话实说,公牛的插座质量真的很好,在业内几乎没有对手。但是,公牛的产品也越来越贵了,这一点也让很多消费者吐槽。此外,公牛面临很多新的竞争对手,比如小米和华为。早在2015年,小米就开发了一款带有USB接口功能的智能插座,售价只有49元,一上市就卖了超过20万只。随后,公牛赶紧开发出了类似的产品,售价48元。但是现在,公牛的USB系列产品已经在渐渐涨价。而在全屋智能解决方案上,公牛还要跟华为展开较量。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公牛能否继续笑傲江湖,只能交给时间去验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