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供应商被弄得心力交瘁损失惨重,很多企业直接称苹果和富士康为了挣钱,真的连脸都不要了。
截止5月12日,印度的新冠确诊病例已超过2300万,并且丝毫没有疫情得到控制的迹象。在疫情的影响下,印度多地物价已经猛涨一倍。在此大环境下,富士康和苹果在印度的代工厂已经基本处于停工亏损状态,产能严重不足。
这俩业界巨擘家大业大,几个海外工厂亏损不值一提,但跟着一起到印度的相关供应商没有这么厚的家底,可是要顶不住了。他们人微言轻,只能跟着大企业走,辛辛苦苦跑到印度投资建厂成本有的还没收回就被印度这波疫情打得七荤八素。现在苹果和富士康又不管他们带着订单回中国大陆,也难怪这些企业主怒斥这俩企业了。
实际上就算没有疫情,在印度建厂对于中企而言也非明智之举。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印度对于中企是排斥的,之前的抖音国际版在印度被下架就是例子。
而且印度基建落后,电力房租运输等成本都高得离谱,另外尽管印度的人工成本不及国内的一半,但印度工人惰性大,品控合格率低,实际上产能反而比国内工人更低。这些都不利于中企在印度建厂投资。但是没有办法,我们缺少像苹果富士康这种在产业供需关系上有绝对话语权的大企业。
虽然“中国制造”已经遍及全球,但我们依旧同三十年前一样,缺少引领行业风向,能够制定规则的大企业,更多的是给外资企业做配套打下手。在产业供需关系上我们的企业不但缺少话语权,很多情况下都是仰外资企业鼻息,而且一但被外资踢出供需关系,就很难找到新的下家。
在外资确定的规则下,不得不说,这对于我们的企业是不公平的。要想改变,就需要有我们本土“掌握核心技术”的大企业来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行业供需关系。
随着华为中兴tcl等本土企业的崛起,我们自己的行业供需关系正在被建立。这样的好处在于,我们的广大中小企业能够有相对稳定的大企业作为生存依靠,而行业整体的抗风险能力也会显著提高,能够有效缓解外资的变动对行业的冲击。虽然外资主导行业能够在短期内拉动经济发展,但长期来看,要想能够产业先进化,健康化,就必须坚持本土企业作为主导。
有了领头的企业,对应的配套产业也必须跟上。就目前来看,虽然如华为小米oppo等国内手机厂商能与国外同类企业竞争,但相关配套产业仍需补强。只有建立健全的产业配套关系网,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才能让我们企业真正拥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