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自主研发的深入,企业纷纷改用国产芯片,美国的芯片企业反而可能成为中美两国芯片博弈中的最大输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净进口国,平均每年需进口3000亿美元左右芯片,占全球总额约33%,而美国则是世界最大的芯片产出国,占据了全球芯片过半的销售额。很明显,芯片业最大的卖家非要和最大的买家过不去,就不怕失去中国这个大市场吗?
美国芯片业怕失去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但迫于美国政府压力也无可奈何。
上任总统特朗普在任时美国就定下了“美国优先”的基调,把中国定位为直接竞争对手,中美关系由奥巴马时代的竞争合作并存转变为现在的全面竞争状态。美国不容许中国在半导体芯片产业这个美国传统优势领域弯道超车,因此对中国芯片产业采取打压策略。无论是中芯国际还是更早的中兴和华为都是基于这个因素被大规模制裁。
美国芯片产业又是主要集中在英特尔高通等寡头企业,这些企业很大程度上是听从美国政府指挥的。它们有足够的实力能承受失去中国市场的后果,尽管它们也不愿意失去。但对于美国整个芯片业来说,失去中国市场无异于釜底抽薪。
不幸的是,美国正在失去中国市场
据央视此前报道,国产芯片的需求量出现激增,甚至达到了供不应求的状态。报道中深圳某芯片产商称小家电微控制芯片市场需求量增长了10倍左右,呈现出难得的繁荣局面。
国产芯片受热捧,究其原因无非是害怕被国外芯片“卡脖子”,步华为和中兴的后尘,于是开始转用国产芯片。另外,我国芯片产业虽然在前沿技术上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但在中低端芯片方面技术上却非常成熟,产品质量稳定。而这类芯片正好大多应用于家电、车载传输设备等领域。这也是能够吸引企业使用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中美芯片博弈之前中国就已经致力于芯片供应链自主化。在大国战略的推动下提高国产芯片的占有率,加大研发力度,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以期能够占据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开拓国外市场。而美国在芯片上的强势打压对于中国而言是挑战,更多的又是机遇,让我们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找到差距,更好的发展中国自己的芯片产业。
诚然美国的芯片压制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损失,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中国的芯片产业也正因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使用并认可国产芯片,美国将会逐步失去中国市场,这已经是可以预见到的事实。失去中国市场的美国芯片业,必将遭受空前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