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芯”提速
芯片领域被“卡脖子”让我们再次认识到了自主芯片研发的重要性,为了摆脱受限于人的局面,国家层面迅速制定了一系列芯片发展规划,民营企业加大投入引进人才、突破技术;
此外国家队也在行动,在上海临港新片区,一个总投资超过1600亿元的芯片计划正在进行时,按照计划,未来这里将在这里构建出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国家集成综合产业基地,覆盖芯片设计、封装以及上市销售各个环节。
研发“中国芯”的决心毋庸置疑,接下来需要的大概就是时间了。如今在外部压力下“中国芯”已然进入加速通道,但关键时刻国外企业却有了新动作。
ASML给中国企业“开了道口子”
首先是荷兰的ASML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ASML的DUV(深紫外)光刻机和EUV(极端紫外线)光刻机一直是其手中的王牌,但自美发布禁令后,光刻机出口中国出现了障碍。此前中芯国际曾向ASML购买了一台EUV光刻机,但在美国的阻挠下中芯国际迟迟没有收到货
EUV光刻机是生产7nm芯的关键设备,被卡脖子后中国芯片工艺很难突破。但此时ASML却表示,尽管禁令存在,但一些情况下出口DUV光刻机不需要美国许可。
ASML在开了一道口子的同时,对顶尖光刻机的封锁其实并没有放松,此举对该公司来说其实是一举两得,一方面没有违背美国禁令,另一方面又兼顾了中国业务。根据ASML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该公司向大陆出口了11台光刻机。虽然并未透露更多细节,但不出意外这11台里不会有EUV(极端紫外线)光刻机。
台积电在南京建置28nms生产线
另一边台积电近期也有了新动作。在今年4月,全球第一晶圆代工巨头台积电宣布,将投资28.87亿美元(约187亿元)在南京建置28nm产能。
28nm对台积电来说是成熟制程,同时也是大陆中芯国际主要的营收来源,台积电将28nm生产线布置在大陆,从供需市场上看是好消息,但在芯片封锁的大环境下就不是如此了。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ASML出口到大陆光刻机,还是台积电在南京建置产能,在短期内都能缓解中国缺芯的局面,但与此同时可能也会对中国芯片自主研发带来影响。
如果仅从市场角度看,大陆之外的技术更先进,同水平制程芯片也更成熟,在纯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进口无可厚非,但如今美国已经将芯片当作是遏制中国的“武器”,芯片问题显然也不能再单纯地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去分析。
实现中国自主需要研发、生产和市场形成良性循环。由于芯片研发属于高投入行业,如果没有市场支撑,那么对芯片研发所投入的巨额资金无异于是在“烧钱”,光有投入没有产出的研发之路很难维持下去。对于外部的小动作,我们也应该提高警惕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