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芯片制造领域的领头羊,最近几年,中芯国际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梁孟松和蒋尚义的加入,令中芯国际在技术和产能方面获得保障。也是得益于此,在全球芯片危机影响下,中芯国际通过提升产能、抬高售价,不断提升收入。
日前,中芯国际发布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中芯国际营收超过70亿,同比增幅超过22%,创下了历史新高。
中芯国际在被针对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如此强势的增长态势,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国内芯片市场需求不断扩大。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中芯国际产能利用率在今年第一季度达到历史新高。
当然,面对庞大的代工市场,除了中芯国际外,其他代工势力同样虎视眈眈。例如台积电不久前曾官宣,会投入18亿扩建南京工厂。
按照计划,到明年年中,台积电南京工厂芯片产能相比今年会翻一倍还要多。这让不少读者担心,台积电扩产28nm工艺,会对中芯国际发展造成影响。
但根据国外媒体报道,中芯国际预测2021年第二季度营收会在第一季度基础上上涨19%,中芯国际在第二季度有望再赚83亿。
在笔者看来,中芯国际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台积电扩充的主要是28nm工艺产能,未来将用于智能汽车元器件生产。而根据中芯国际CEO赵海军公布的信息来看,中国市场0.15微米和40nm才是缺口最大的点。
中芯国际营收贡献最大的业务集中在40nm以下的产线,简单来讲,就是台积电的产能扩张,并不会改变中国芯片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现状。而且,台积电新厂与中芯国际之间并不存在针锋相对的竞争关系。
最重要的是,28nm对于中芯国际而言,并不是竞争劣势。目前,虽然中芯国际主要收入仍来自50nm以上的订单,但事实上中芯国际已经将量产先进工艺提升到14nm水准,28nm级别芯片中芯国际同样可以生产。
并且,中芯国际一直没有为订单问题担忧。近两年,国产替代东风在半导体行业吹起,国产芯片逐渐成为国内企业采购的第一选择,随着中国智能终端产业慢慢发展起来,中芯国际作为中国芯片代工第一巨头自然会成为最大受益者。
在不存在技术压制问题的前提下,中芯国际稳步向前的发展脚步并不会被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