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起,我国就明文规定道,12吨以上的固定参数和用途的车辆,典型的如货运车辆和半挂引车辆等,必须安装北斗行车记录仪,相关交通监管部门也将北斗行车记录仪相关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把控,对不按规定履行的车辆进行相应的处罚。所以我们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所谓的“北斗掉线”是指的北斗行车记录仪掉线,并不是指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掉线”多次发生,锅该由北斗卫星来背吗?其实对于类似于北斗行车记录仪这样的硬性安装规定,不仅是我国,德国等诸多发达国家都是如此要求的。与其说北斗行车记录仪是用来导航的,不如说它就是货车等的“黑匣子”,是对司机生命财产安全等的重要保障。北斗行车记录仪是必须安装的存在。
而且北斗行车记录仪并不是单纯地依靠北斗导航卫星这一个系统,同时还支持GPS,也就是说它是双模的,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北斗掉线”其实是很少会发生的。而且就算发生了,其原因在于这个北斗行车记录仪,也就是终端。属于终端接收信号能力差,并不是北斗导航卫星系统差,况且还有GPS参与其中。
这种情况就类似于手机信号问题差不多。在同一个地点,两部不同的手机,有时候信号强度确实是不一样的,甚至天差地别,而这很明显就是因为手机问题。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本次的“北斗掉线”,问题不是因为北斗导航系统,而是因为北斗行车记录仪这个终端,或者说是提供该记录仪的公司问题。
2020年,随着北斗三号系统的完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对全球开放,成为GPS、GLONASS后全球第三大成熟卫星导航系统,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证明了中国的创新能力。不过对于北斗卫星的质疑声也是不断的,尤其是将其经常和GPS相比,比如此次事件中,不少人也认为北斗导航系统并不如GPS,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需要肯定一点的是,北斗导航系统和GPS在真正意义上其实并没有好坏之分,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是的,只能说是在不同的方面各有优点。这也告诉我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并不代表比GPS差,甚至在不少地方要优于GPS。
在稳定性和推广程度上,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实与GPS存在一定的差距。毕竟GPS早已经投入应用,期间产生的各种不稳定问题也陆续得到了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深入各个国家铺开市场,一度成为导航的代名词。新兴的北斗系统自然是无法与之相比的。不过目前北斗也已经扩展到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当地定位等的应用,在未来这点无疑会得到很好地解决。
但是北斗却增添了许多GPS所不具备的新功能,或者说是在原有技术上进行了完善。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功能就是通信和目标定位服务了,尤其是在通信服务上面,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定位相辅相成,缓解重大危机。在汶川地震中,北斗一代该功能就大放异彩。并且北斗在信号方面采用的是三频信号,极大地提高了信号的传送效率以及精准度,其中定位精度为水平10米,高度10米,授时精度为10纳秒。当然了,在某些方面也是稍逊色GPS的,但同样也有超出的地方。
目前我国的北斗系统也在进一步完善和继续建设之中,许多不如GPS的地方在向其逐渐靠近,比如从有源定位更改为无源定位就是一个明显的改变。同时这也表示了北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可以分步开通,边用边完善,为之后的工作提供充分的建议,而不是GPS那样,全部建设完成后才能开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一大利器,并不比GPS逊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然了,此次“北斗掉线”事件,个人感觉更多地是在告诉大家相关法律法规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