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腹背受敌
4月19日,携程在港二次上市了,而在正式上市之前,携程已经被集体唱衰。
在此前的招股打新中,携程录得43.98亿港元孖展,相当于超购约4.96倍,看起来似乎还可以,但作为对比,百度在招股打新中获112.01倍认购,B站最终获170倍超额认购,携程的4.96乏善可陈,亦成为回港上市中表现最差的股票。
更早之前,携程的第一大股东——百度,大幅减持携程的股票,从持股19减少至11.7%,套现大约10亿美元。
里外不被看好的携程在经历天灾的打击后,再一次面对了资本市场的疾风。
梁建章起初是不焦虑的:这不是携程面对的第一次危机,相同的情况在2003年也出现过——非典,那时,梁建章带着刚刚成立4年的携程准确的预判到疫情过去,旅游业将会迎来爆发性增长,于是运筹帷幄,成功的在旅游业最困难的那一年把携程带上了市。
梁建章说唯一让他感到过焦虑的是:当时疫情缓解后,跨省游却迟迟没有开放,这意味着携程最赚钱的两个业务——住宿和交通将没有办法展开。
显然,梁建章焦虑的不够全面。
因为让携程不被市场看好的原因不是天灾,而是来自竞争对手的威胁:美团已经兵临城下,飞猪也在步步紧逼,留给携程喘息的市场已经不多了。
信息社会有时候打倒你的不是同行对手,而是跨界竞争。
就在携程跟一众OTA平台打价格战的酣战时刻,美团从到店团购、外卖业务跨到酒旅业务,并且迅速成长为小巨头。至此,携程严守中高端酒旅市场的防线,美团趁机成为了中低端酒旅的霸主。
中低端,换一个词叫价格敏感人群,这群人占据了我国人口结构的绝大多数。所以,对于美团2018年的间夜数超过携程,2020年业务营收再超携程的数据,迎合了主要消费人群的美团赢得并不困难。
不仅如此,在携程擅长的中高端领域,美团去年的五星级酒店的间夜量同比增长超过110%。而在用户规模上,携程20周年发布的用户报告显示,携程集团品牌用户超4亿,而美团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美团的交易用户数达到5.1亿。
如果说跟美团还算错峰竞争,那来自飞猪的打击更精准。
背靠阿里的飞猪早几年前就不断完善和深化与全球各大旅游企业、目的地旅游局的合作。全球化、中高端,仅从业务线上来看,飞猪与携程是重合的。但与携程相比,飞猪的会员服务似乎更胜一筹。
当用户群体相似时,价格便不是关键,服务才是重点。携程和飞猪都在不断的升级会员服务,但相比于携程,因为阿里的关系,飞猪提供的会员服务涵盖的生活面更广,包括但不限于送饿了么、优酷、滴滴等优惠服务。
2019年国际业务占到携程全年业务的35%,没有疫情,携程的全球化会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但受疫情影响,国内居民境外旅游的需求被暂缓。待疫情结束后,出境游或将迎来一个爆发的“窗口期“,是携程的机会,同样也是飞猪的机会。
所以,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携程终究避不开与飞猪的较量。
一直以来,携程不断提升合作伙伴的佣金,部分酒店最高达到20%到25%,这也给了竞争对手可乘之机,美团就曾在携程涨佣金时期,来了一个“超级团购日”,主打高星低价的酒店,侵蚀携程的高端市场,飞猪去年联合聚划算,在双十一期间来了个“百亿补贴”,不管是价格还是流量,梁建章豁出去“卖脸”做直播多少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也许用户还在期待携程再掀价格战,现实是,携程的总负债规模856.8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就有583.7亿,流动比率0.74,而一般公司的流动比率应该大于2,现阶段携程有资不抵债的风险。再说,跟美团和阿里打价格战,嗯,后面的就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