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全球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靠自己,不依赖别人就能够生产出芯片来的,美国不行、日本不行,韩国也不行,为何中国偏要行?
这是因为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小弟,所以美国愿意“赏”口饭给日本、韩国吃;所以像日本、韩国等可以不建立芯片全产业链,依赖美国也没什么问题。
但中国要崛起,就不吃美国那一套,芯片将是中美科技的主战场,就必须得打破封锁,拥有自己的全套产业链,所以只有靠自己。
而我们知道芯片制造需要几十上百种设备,几百道工序,非常复杂,同时芯片制造遵循短板理论,那就是最高工艺,取决于最落后的那一款,也就是最短的那一块“板子”。
那么问题就来了, 目前国内在芯片制造过程中,最落后的那一环是什么?
在芯片制造的过程中,可以精略的分为8个主要流程,分别是扩散、薄膜沉积、光刻、刻蚀、离子注入、CMP抛光、金属化、前道测试,所以至少有8种关键设备。
那么这8种关键设备中,哪一环最弱?可能很多人都非常清楚,那就是光刻,目前在扩散、薄膜沉积、离子注入、CMP抛光、前道测试等领域,国产至少达到了28nm,有些甚至达到了14nm,像刻蚀设备最牛,达到了5nm,中微半导体的刻蚀机,台积电都在用,早达5nm了。
但光刻部分,目前最强的企业是上海微电子,官网显示,精度还在90nm,据称90nm分辨率的光刻机,经过多重曝光后,可达28nm,但至今没有谁验证过,因为这样多重曝光后,良品率没法保证,厂商们不敢冒险。
那么你以为光刻就是最落后的一环了?如果只说设备,那应该是的,但如果考虑到半导体材料,则又不是的,因为像电子特气、抛光垫、高纯靶材、湿化学品这几个领域,国内没有做到100%覆盖,有些必须从美国、日本进口。
所以严格说起来,最短的短板在材料,其次是光刻设备,只有把这两块都解决掉之后,国内才真正拥有全产业链,并且达到28nm左右、甚至14nm左右的水平,否则全国产制造芯片,就是“水中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