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台积电的行动
全球芯片界领域,各大巨头已经面临芯片紧缺,并且不只是主流的汽车,手机行业。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高通曾预计芯片紧缺或许会持续到2021年年底。而美国最大的芯片制造企业格芯则表示,芯片短缺会持续到2022年。
业内一致认为芯片紧缺会在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如果芯片持续缺失的话,各大行业的发展都会陷入迟缓。
一些行业内的巨头也有可能因此被超越,想要缓解或者解决芯片紧缺,就需要掌握芯片制造能力的企业全力参与其中。用加大芯片产能的方式,满足市场的需求。在这一点上,中芯国际和台积电接连行动了。
首先是中芯国际,目前中芯国际正在投产28nm成熟工艺生产线,分别在北京,深圳建立全新的芯片厂项目。虽然投入的是28nm生产线,但以市场的需求来看,这类成熟工艺的芯片制造订单并不小。
中芯国际的行动放在了成熟工艺,而且投入的资本也在几百亿元以上。比如位于北京的芯片厂项目大概分为两期,共投入500亿元。位于深圳的芯片项目总投资23.5亿美元,相当于153亿元人民币。
不过相比于中芯国际的投入,台积电的行动就更大了。一出手就是1000亿美元。
台积电已经确认,为了提升芯片产能,未来三年内会拿出1000亿美元。这样的投入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台积电赴美建厂尚且投入120亿美元,结果仅为了将产能提升上去,就投入千亿美元,这样的手笔估计只有台积电能做到了。
中芯国际,台积电两大芯片巨头都开始行动,在扩建芯片产能方面拿出更多的钱。这些工厂,资金全面落实的话,芯片紧缺是否能得到解决呢?
芯片紧缺或将解决?
要想解决芯片紧缺问题,就要先弄明白什么会造成全球性的缺芯问题。这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的,包括美国制定的芯片规则,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还有芯片材料,设备等关键物料的涨价。
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最终出现了全球缺芯的局面。手机行业的高通,汽车行业的大众都因缺芯问题要么延迟交付,要么缩减产能。
不过中芯国际,台积电的接连行动,二者巨大的投入下,芯片紧缺是可以得到缓解的。需要注意的是,仅仅是缓解,而不是彻底解决。如果芯片供应链持续被破坏无法得到修复的话,市场还是会维持现状。
而且就算台积电,中芯国际提高产能,可以让更多的客户获得关键芯片订单,也不一定能让问题解决。因为台积电,中芯国际的芯片代工已经涨价了。就拿台积电来说,5天内已经涨价了3次,同时取消了对客户的订单优惠。
由于制造成本的增加,再加上三年内1000亿美元的投入,所以台积电涨价是预料之中的。实际上不只是台积电,中芯国际也开始涨价了。从4月份开始,中芯国际全线涨价。涨价幅度大概在15%到30%左右。
芯片产能是提升了,但代工成本也上涨了。代工成本上涨,客户下单的芯片就更少,到时候市场产品制造商还是会减少产能,出货市场的产品要么涨价,要么缺货。
因此,中芯国际,台积电的行动只能缓解缺芯,彻底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开放全球化合作,这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