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炒鞋”
据新华社报道,国产鞋的一些限量款本身价格稍微贵一些无妨,然而这段时间因为国内外的众多事件影响,不少“黄牛”嗅到了其中的“商机”,开始不断对安踏、李宁等国产鞋类品牌进行扫货,突如其来的出手,甚至一时间波及到了普通款的鞋子,鞋厂加急供货明显都心有余而力不足。
报道指出,很显然这背后有很多的资本或者说是个人嗅到了利润的气味。因为过去国产的鞋类品牌在市场上始终缺了些力气,尤其是技术上的差距导致国产鞋相比较一些国外确实有差距,然而这段时间以来,国外鞋被很多人毫不客气地抵制,原本专注炒国外鞋的黄牛们眼看着自己手里的货可能要砸,必然会加速炒作为数不多的国产鞋。
据了解,就李宁韦德之道4全明星银白款来说,即便原本二手后的价位已经不低,但经过一轮炒作后直逼48889元,相比原本1499的发售价足足翻了31倍,哪怕是一些普通鞋款也有数百到上千不等的涨幅,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这种价格明显是接受不能的。从持续时间看,这背后除了炒鞋的以外,部分生产商、经销商可能也参与其中。
什么人会买这类鞋子
很有意思的是,虽然目前很多国产鞋都在涨价,买鞋子的人依旧不少,最主要的有那么三类人:
第一类是将鞋子看作是刚需的人。这些人大部分就是喜欢运动以及有迫切“运动需求”的人,喜欢运动人迫切想换个鞋,买几双涨价没那么贵的来“应急”当然没问题。
不过这其中有一类可能是“球鞋收藏家”,他们对于鞋子的爱好在于观赏而不是穿,买了展示起来的更多,因为涨价潮往往也是“绝版潮”,一些人可能会趁机卖一些市面上已经不大能见到的鞋子,甚至不仅限于国产。
第二类是将鞋子看作是“门面”的。从某种角度上说,鞋子在这些人身上更像是一种装饰品,无论是涨价前还是涨价后,看到喜欢的鞋子直接出手并不一定需要非常特别的理由,不少热爱球鞋的熬夜排队或者盯着手机等一些特别鞋款发售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第三类是黄牛党。这种就非常的有意思,黄牛的赚钱思路一般很简单,就是尽快将市场上的货全部扫完,然后挂在一些二手平台上高价贩售,也就说,市面上的鞋子一旦出新就有可能会被黄牛党集中垄断,然后争相竞价,黄牛买另一波黄牛的情况并不是完全不存在。
行业“炒作风”有多严重
在当前国货被“扫荡”的时候,波及到的最多的显然还是普通人群,4月以来安踏和李宁等国货品牌线下店人流量显著增加,然而这其中真正能买到想要的鞋子的人却不多,因为在以上三类人群的需求下,加上一些人群可以的炒作,整个国产店面的鞋子出现了严重的断码情况,部分货架甚至连展示鞋可能都难找。
即便是有鞋,价格却也“闻风而动”。人民日报指出,正常参考价499的一双联名鞋子现在可能要卖三千多,上面那个涨价31倍的虽然很少,但大部分都至少有数倍的涨价,限量款更不用提,普遍涨价都在5倍甚至更更多。
很显然,如果是黄牛党刚刚出手的那段时间,厂商涨价还能说是制造问题,当前来看,品牌方可能也一定程度上参与到炒鞋的过程中,不排除刻意压货的可能性。这股炒作风如果再不加抑制,市场很可能会因此被彻底扰乱。
央媒终于看不下去了
当下,包括新华社和人民网在内的一些央媒都看不下去了,纷纷针对这些行为进行批评,点明消费人们的爱国心来炒鞋,这股邪气必须被狠刹。无底线炒鞋的行为在过去仅仅局限于国外的一些限量鞋,但当前却已经向国内厂商扩散,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就像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一样,鞋子本身也不过只是用来穿的,再如此发展下去,除了炒鞋人以外,大家都输了,消费者只能买到贵鞋,生产商劳不得好、品牌方也会名誉扫地。当前整个行业也从某种意义上面临畸形,如果再不进行改变,整个行业都有可能因此面临威胁。
律师善意提醒
对于炒鞋的行为,律师也有一些善意提醒:炒鞋商一般来说都是互相串通来控制市场价格,与炒股有“异曲同工之妙”,加上部分散户也为了赚钱加入进来,导致市场被这些二手炒鞋商搞乱,很可能已经违反了包括《价格法》在内的一些国内法律。必要时监管部门显然会加强监控并且强势介入。
目前来看,我国互联网电商的发展很可能正在不断成为这些专门炒作的“黄牛”的温床,因此急需多方面共同努力来遏制这些行为,否则长期来看对于任何一方都不是好事。
如何控制这类行为
那么,针对这些炒作的行为,我们该如何控制呢?
第一个方面就是监管部门要直接进行商业监管,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价格模式。这是直接从根本上避免过高炒鞋的方式,就像抑制炒房一样,而且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进行一定惩罚措施,不过考虑到目前炒作市场并不小,这或许意味着相关的手段不会过于激进。
第二个方面就是厂商自己也要尽可能避免平台抬价,最好的方式就是部分产品留足一些库存或者平时稍微放松一些产能,给必要的加货留足空间。当然,企业自己显然也要监管好自己,部分厂商和黄牛一起“合作”的情况并不少见,甚至还有偷偷放货当做“特殊渠道”以此加价在二手平台售卖的情况。
第三个方面就是消费者本身要自觉抵制类似的行为,因为有了需求才能有市场,如果消费者本身没有需求,那么这些“黄牛”本身也会逐渐消失。
更重要的是,以上的三个方面任何一个都没有办法单独起效,只有一起同时针对炒作者施加压力,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相信随着一众央媒的出现,未来针对这一情况还会有更多的实质性的措施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