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芯片行业的现状
每每提及国内的芯片行业,很多国人都会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失望,因为时至今日,国产芯片仍然没有实现真正的崛起。但更多国人却是带着一股希冀和梦想来看待国内的芯片产业,毕竟所有国人都希望国产技术能够自立自强,摆脱并打破国外的枷锁。
大家都知道,虽然芯片只有指甲盖大小,看起来很不起眼,但它却是各种电子产品和机器设备最核心的硬件,并且为信息时代提供了最基本的技术支持,其重要性不可替代。
而我们国内对芯片技术的研究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也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距离崛起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拿国内芯片行业的现状来说,目前国产企业的芯片设计水平并不逊色于国外,像华为海思就是能够与高通比肩的顶尖芯片设计巨头。
然而在芯片最为关键的生产领域,国内的技术水准却根本达不到要求,如今最多只能自主生产出14nm的芯片。要知道,现在全球最先进的芯片制程来到了5nm,14nm与之相比足足差了两代,尽管能满足60%以上芯片的工艺要求,但仍需继续努力。
尤其是在手机行业,14nm的芯片只能算是中低端制程,目前的手机处理器采用的基本上都是7nm或者5nm工艺。所以说,国内的芯片制造能力与先进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也是美国为什么能封锁华为芯片供应的主要原因。
对于所谓的芯片规则,相信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了。正是因为台积电、三星等全球顶尖的代工厂含有美国技术,无法为华为供应芯片,才会导致海思麒麟处理器面临短缺的问题,从而让Mate40系列手机出现一机难求的现象。
如果我们国内可以自主生产出高端制程的芯片,那么美国的规则就将形同虚设,不会发挥出任何作用。所以现在华为的问题就是国内芯片产业的问题,只有攻克了芯片制造方面的技术,才能无惧任何威胁。
一则好消息传来,国产芯片稳了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则好消息传来,华为、中芯等90余家企业联合行动,国产芯片稳了!1月30日,据国内工信部最新消息显示,为了统筹半导体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和促进国家集成电路的发展,国内成立了全国集成电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首批成员一共有90余家企业,华为、中芯的名字赫然在列。
可能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技术委员会是干嘛的,国内成立它有什么意义?其实答案很简单,国内之所以联合90余家国产芯片巨头的力量,就是为了让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尽快完成崛起,早日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要知道,之前国内每年从国外进口的芯片总额都是以万亿人民币为单位计算的,这无疑是一笔非常庞大的资金。而现在国内的芯片进口受到了一定的阻力,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自力更生,用国产芯片代替国外的同类产品。
在这种局面下,国产芯片的进步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所以国内才会集中各大芯片公司的力量来成立技术委员会。纵观该委员会中的90个成员,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国内半导体行业中的佼佼者,而华为和中芯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可以预料的是,如果这90家企业真的能做到团结一心,联合行动,那么国产芯片稳了就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可预见的现实。相信华为、中芯等公司一定不会让国人失望,它们必将带领着集成电路技术委员会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