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全球外汇储备升至纪录新高12.7万亿美元,然而美元的占比却从第三季度的60.5%下滑至59.02%,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创25年以来最低水平。作为参考,2001年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最高,达到近73%。
为何美元逐渐“失势”?若美元彻底失去“世界货币”的宝座,哪一种货币可以取而代之?
避免被“剪羊毛”?29国抛售近万亿美债!
各国央行不约而同地减少美元外汇储备,主要是因为对美元持悲观态度。正如现任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所说:在美国通过货币大肆“放水”导致美元贬值的情况下,全球各国都应尽快减持美元资产,避免被“剪羊毛”。
要知道,自疫情在美暴发以来,美联储便出台了货币宽松政策以支撑美国经济。3月17日,美联储再次宣布,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之间不变,并预计接近于零水平的利率将持续至2023年。
分析指出,虽然这对美国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的上升有所帮助,但从长期来看,将导致美元贬值,进而影响投资回报。
其次,美国持续疲软的经济现状对美元的支撑十分有限。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全年GDP收缩了3.5%,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首次出现负增长,并且创下1946年(74年)年来最差记录。
更“难搞”的是,由于连续出台巨额经济纾困计划,截至目前,美国的财政赤字已达3.1万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美元价值下降,最直接的影响便是美债遭抛售的动向加快以及美元资产的转移。以美债遭抛售为例。据美媒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全球央行已抛售美债近万亿美元,包括中国、日本、德国在内的29个持有国均不同程度地减持了美债规模。
70多国投出“信任票”,人民币国际化再加速!
美元占比下滑,各国央行都转向了何种货币?同样是IMF的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欧元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升至21.24%,为2014年以来最高水平;人民币占比升至2.25%;英镑占比升至4.69%;日元占比持稳在6.03%。
可以看出,各国央行对欧元的前景抱乐观态度,年前的市场消息还显示,投资者的看好有望使欧元兑美元在2021年一季度末升至1.25的高位。但可惜的是,由于疫苗接种一片混乱、新一轮疫情加速暴发,欧元兑美元持续下行,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欧元兑美元汇价累计下跌4%。
对比之下,人民币的势头似乎更稳。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人民币外汇储备总额已升至2675.2亿美元,连续四个季度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84.6%的外贸企业选择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主要币种,70多个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的功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回归到“谁能成为下一个美元”上,虽然对比巅峰时期,美元受到了“冷落”,但考虑到暂无货币有足够的能力承担美元的职能,美元离真正被“取代”还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