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就逐渐地放弃了其所制定的所谓“规则”开始肆无忌惮地对华为进行打压。而作为与华为合作十分密切的国内最知名的代工厂富士康,其却在此时选择了跟风美国,并对华为“捅刀”。
华为在商场上遭遇的这一系列直拳和背刺,似乎也在告诉世人,华为这次可能真的遇到大麻烦了,不过就在这个时候,作为华为总裁的任正非以及作为小米创始人的雷军便决定联手出击,等到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反应过来问题的严重性之后,其再想后悔就很难了。
对华为动手,也要转移产业
就在美国方面宣布对华为进行全方位制裁之后,作为台企的台积电由于技术限制的原因也不得不被告知,无法再与华为方面合作,这也是技术缺位的一种无奈,不过在此之后,作为代工厂的富士康方面居然也表示了自己将会停止与华为方面合作的消息,如果说台积电是因为害怕遭到技术制裁而放弃与华为合作,这尚且还情有可原,但是作为代工厂的富士康的突然背叛就宛如在华为背后“捅刀子”一样了。
不仅如此,作为中国最大的代工厂的富士康,其似乎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以为然。毕竟在富士康的创始人郭台铭看来,是富士康给予了大陆机会,而不是大陆给予了富士康发展再到膨胀的可能。毕竟富士康获得的更多的单子实际来自于美国公司苹果。
在宣布放弃与华为合作的同时,富士康方面也表示,将会考虑从大陆将工厂搬出,并在之后考虑到印度、东南亚或者美国投资。对于郭台铭的投资计划,外界并不便有过多的评价,但是从其逻辑上看,作为美国企业的忠实拥趸,在美国大力打压华为的这个关键时刻,积极地站边美国对于郭台铭而言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没有压力,任正非雷军联手主导变革,郭台铭的好日子到头了
就在富士康方面宣布不再与华为方面合作之后,作为华为总裁的任正非便启动了另一个方案,这就是,华为方面也不再考虑寻求与富士康的合作转而在国内寻找代工厂,最终华为方面将目光落到了最近今年进步迅猛的比亚迪,作为一家传统的车企,比亚迪在最近这几年里,其在电动车领域有着许多发展与突破,不过更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其本身也是一家十分不错的代工厂,在华为之前,作为小米公司的创始人的雷军就曾盛赞过比亚迪的代工能力。当然小米更早以前就已经和富士康说再见了。
显然有了小米公司的前车之鉴,华为方面也可以放心地将自己的制造业交由比亚迪方面,作为中国的两大科技公司,小米与华为在离开富士康之后选择比亚迪,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比亚迪的实力,而更重要的是,任正非与雷军在该问题上的再聚首又一次地告诉了世界,从来没有哪一家公司的技术或者是发展是无可替代与理所应当的。
而在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郭台铭和他的富士康,由于富士康方面紧紧地跟上了美国的步伐,因此在代工领域,其最能够倚仗的就只有苹果公司的订单了,不过苹果作为智能手机的龙头企业,光消化这样一家企业的订单其实就可以让富士康收获不少,但是前提是不能遇上不可抗力。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苹果公司的手机出货量也在大打折扣,这使得富士康的订单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断层,而在抛弃了华为与小米之后,富士康也失去了可以为其提供缓冲的空间。
更糟糕的是,在对外投资方面,2017年就破土动工的富士康美国工厂,其最终却成为了无人问津的烂尾楼,曾经被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评价为是美国的“奇迹工程”的富士康美国工厂最终却变成了一座鬼城,自然郭台铭的投资也打水漂了。
而在印度,由于印度方面奇怪的劳动制度,其就是顶着发展中国家的躯体去想过发达国家的日子,说简单一点,富士康方面原本认为,印度的劳动力会更加的便宜更方便自己剥削,但是富士康在印度地区设的厂三天两头就要闹罢工,这也让富士康方面十分的无奈。要知道印度工人急起来可是连苹果在印度设的厂他们都敢砸的,更何况是富士康这样的一个小小的代工厂。
没有理所应当,关键永远是技术
郭台铭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曾经的不自量力而感到追悔莫及,不过不论结果是怎么样的,至少华为和小米在中美经济战日益白热化的当下,二者选择联手转向还是证明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有意思的一点是,就在前不久,由于小米公司创始人雷军曾经受过我国政府的表彰,因此美国政府便因此制裁了小米公司,这从侧面说明了,作为和华为思路一样,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研发领域的小米,其路线是正确的。而以美国政府的逻辑,如果中国方面表彰了苹果公司,其是否也应该制裁一下本国的苹果公司呢?
所以说,无论是出于何种考虑,以技术作为最大卖点的企业,其是不会在低端产业上受限的,而过分膨胀的低端制造商却很容易在从剥削获得的利润中得到满足,在转嫁成本的过程中,其也是很容易受到周遭因素影响的,因此面对可能的危机,发展技术才是最为重要的,因为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