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说造车是自己人生最后一战,在这之前自己曾经想了很久到底要不要做,最终在今年开始全面考察,并且拜访了马斯克两次,最终决定造车。
说雷军造车是情理之中是因为雷军是中国科技行业的弄潮儿,而且他的小米一直有做万物联网的趋势,小米手机是终端,然后把小米的各种家用电器都连接起来,当然如果可以把汽车也加入进来,那对于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将是巨大的。
不过说雷军造车让人感到意外是因为手机市场决战才刚刚开始,华为、小米都面临缺芯的挑战。另外目前小米的年利润才130亿,远远不及华为的700多亿。小米目前在行业的位置并不稳健。所以说雷军在这个时候去造车其实也是让人意外。
董明珠造车失败,任正非也说了不造车,那么雷军还砸百亿美元去造车,小米可以成功么?目前做能源汽车基本是三条思路:
第一条就是许家印这样的,高举高打,用钱砸。许家印跟沈阳、广州都签下了巨额的投资合同,总计投资超过了3千亿。目前恒大已经完成了474亿的投资,其中249亿是用于核心技术的购买跟研发,不过谁都知道其中购买占了大头。许家印搞新能源起步晚,所以能买的技术都买来。这样确实是可以缩短很多时间,但是很多人说了,如果是真正核心的技术,别人可能让人买到么?
第二条就是互联网势力这样的,互联网造车不管是蔚来、小鹏、理想其实思路都是一样的,这些公司的优势在于软件跟营销,但是在供应链跟生产链条上面却是弱势,于是他们的思路基本上都是合作,同时还有就是拿来主义。基本上用的是小米做手机的思路去做汽车,核心零部件都是从其他企业采购的,其他硬件就是拼装的,软件就是自己研发的。
第三条思路就是比亚迪这样的,全部的硬件跟软件都是自己研发的,现在比亚迪已经掌控了全车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除了玻璃之外,整台比亚迪都是自己研发的。不过比亚迪这条路走得最辛苦,比亚迪在2003年开始造车,2008年开始做新能源汽车,如今已经走过了快20年才有了今天的成绩。王传福是专家出身,从一开始就用了死磕的精神去做这个事情。
其实谁都知道王传福走的路子是最对的,但是这条路最难走,而且如果真的学比亚迪这样做,那么可能10年内都出不了成绩,所以第二条路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的,因为恒大这样的做法风险极大,在对行业不了解的情况下,花这么多钱去购买技术,随时可能踩雷。
雷军来做汽车这个事情,到底有什么优势呢?目前大家可以用到的就是小米从2015年以来收购的一些公司,还有生产的一些技术专利,不过小米虽然做了一些准备,但是并不成熟。其实雷军做汽车,最大的优势还是雷军两个字。
何小鹏做小鹏汽车,虽然目前不算太成功,但是好歹做成了,基本上何小鹏就算是雷军的门徒。雷军在中国有着非常强大的号召力,他振臂一呼,资金跟人脉自然不会缺,那么就看雷军如何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
其实小米汽车能不能成功,根本不是看雷军有多少资源,而是看他有多大的决心,毕竟雷军已经功成名就了,而做汽车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可能需要10年甚至20年去死磕,如果雷军能够坚持下去,小米汽车即使不是以后的丰田,但是成为马自达这样的汽车企业还是有很大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