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发现,最近一段时间,苹果供应商的日子都很不好过。
比如,大家熟悉的立讯精密,这位由曾经富士康打工妹一手建立的国企制造业巨头,其1月初股价还高达63.88元,3月24日跌到最低31.92元,股价腰斩。
蓝思科技,被业内认为是国产消费电子和科技龙头企业,其股价从今年1月份的41.40元,跌到现在的25元左右。
夸张不?
这还不算什么,欧菲光更凶猛,这家曾经位居中国企业专业500强第29位的科技龙头企业,其股价从去年7月份的23.6元,一路下跌到现在的8元,让人震惊。
除了以上三家,还有歌尔股份、环旭电子、大族激光等等,苹果产业链上的巨头公司,一个个名号都是响当当的,但其股价在最近都出现明显下滑,甚至跌停。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是苹果不行了?
显然不是,苹果不久前刚刚发布了史上最好的季报,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首次单季度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刚刚过去的2020年,苹果销售额也创出历史新高。
国内市场,由于华为受到美国制裁的原因,高端手机市场,苹果独占鳌头。2020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TOP5中仅苹果同比增长,增幅为10.1%。
毫不夸张的说,苹果正在变得越来越好,那为什么其供应商们却突然都不行了?
事实上,这一切都和一个消息有关。
那就是苹果近日宣布,计划将iPhone12放在印度生产,这一消息引发巨大震动,导致中国供应商股价迅速下跌。
更骇人听闻的是,苹果打算在2021年将国内最重要的6条生产线迁移到印度和越南,以后,印度将主要生产苹果手机,越南生产IPAD,中国则陆续全部退出。
因此,这些盛极一时的苹果供应商,被认为是我国制造业的希望之星,国内科技制造企业的龙头企业们,就突然都不行了。
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还是不明白,苹果走就走呗,至于这样吗?
答案是非常至于,这些制造业龙头们对苹果的依赖症是超乎常人想象的。
苹果生产线的转移,让他们多出来的产能无处安置,而之前看上去光鲜亮丽、似乎很厉害的技术,其实真的经不起分析。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上网搜一搜,就会知道这些“科技龙头”们是怎么回事。
毫不夸张地说,离开了苹果,这些看似强大的巨头其实不堪一击,一直也没有脱离利润主要靠压榨工人发展的怪圈。
这些企业其实并不是没有过机会,关于苹要要走的消息,已经在江湖上流传很久,但整体进展速度不是很快,疫情影响下,甚至出现了产能回流。
因此,我们能看到这些苹果供应商们的股价,在2020年出现了很大幅度的上涨。
但这些并不能阻止苹果要走的决心,疫情刚刚得到控制,其就加快撤离的步伐。
为什么会这样?
难道印度、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生产环境比我们更好,答案是不可能。
毫无疑问,中国拥有更完善的产业链,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备,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苹果之所以离开,主要是因为国内成本上升过快,让苹果这样的巨头都承受不住了,而一穷二白的越南和印度虽然什么都没有,但优点是什么都便宜,哪怕重新建设,都让苹果等外企制造业感到划算。
苹果的离开不可避免,现在问题是,我国数量庞大的供应商和代工企业该怎么办?
是像富士康那样,跟随苹果迁移?还是留在国内国内稳定就业?
如果选择留下,企业能够生存下去?从目前情况看,恐怕很难!
那如果跟随离开,这些企业里面成百上千万的工人们怎么办?不能也跟着迁移吧?去和印度、越南的工人们竞争?
没有人知道答案,但可怕的是不仅仅是苹果等外企制造业在撤离,国内制造企业同样也在撤离,不过撤离方式不是大家理解的那样离开,而是直接破产倒闭。
3月27日,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蔡昉在“2021中国实体经济论坛”上表示,我国制造业比重占经济的比重已经跌破30%,而且还在继续下跌。因此,当下应该要稳住实体经济,稳住制造业。
简简单单一句话,透露出来的内容却一点也不简单,值得深思和警醒。
占比不足30%实体制造业已经到了非常危险的程度,而没有了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经济增长,无异于虚幻的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