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导体的2个好消息
半导体产业必须依托于全球化发展,各国参与其中,提供产业链需要的技术,设备和材料等等。只有积极参与半导体的全球化产业链发展,才能实现共同进步。
而我国一直都是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芯片进口额都在3000亿美元以上,去年芯片总进口额更是达到了3800亿美元。在庞大进口额的背后,也不难看出国内芯片自给率是需要提高的。
逐渐减少进口额,加大内需供给,才不会过度依赖别人。这就需要国产半导体不断努力,继续突破尖端科技。在设备和芯片生产方面,中国半导体接连传来2个好消息。
其中第一个好消息:离子注入机实现全谱系产品的国产化
据了解,由中国电科旗下装备子集团突破了离子注入机的全谱系产品国产化,可以为全新芯片制造企业提供离子注入机一站式解决方案。另外中国电科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半导体等离子注入机工艺覆盖到了28nm,核心专利发明就掌握了413项。
此次突破,有助于我国在关键半导体制造设备上的自主生产,在解决芯片制造产业起到关键作用。
一直以来,众多芯片制造设备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但中国半导体不断努力,终得突破。
其次是第二个好消息:中芯国际计划与深圳合资生产28nm以上集成电路
中芯国际在国内芯片制造领域是有至关重要地位的,此前中芯国际表示,与ASML签订了12亿美元的光刻机采购协议。同时将尽最大努力,加紧获得芯片订单,为客户的订单生产做保障。
然而又有好消息传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与深圳合作生产28nm以上的集成电路芯片。届时将合资成立中芯深圳,负责对项目的发展和运营。在28nm以上的集成电路领域最终实现每月4万片的12英寸晶圆产能。
中芯国际在全国各地都有晶圆厂建设布局,其中也包括了深圳。而此次与深圳zhengfu合资生产集成电路,不仅有助于深圳市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国产半导体的稳步前行。
28nm以上的集成电路可用于市场主流的通用电子设备,还是有很大市场需求的。期待合资项目的顺利进行。
低头了?
中国半导体不断传来好消息,中国电科突破等离子注入机,中芯国际与深圳合资生产集成电路。这些还仅仅是国产半导体行业的冰山一角,更多的技术突破,项目进展都会逐一推进。
然而,美科技界终于低头了?在半导体行业领域,中美宣布成立了相关半导体产业技术工作组,对双方半导体产业进行交流或者是合作。为建立有弹性的全球半导体价值链一起做出努力。
另外,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也表示过,将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同行保持定期对话。
从这几个迹象来看,美科技界正与中国半导体展开交流,对话。
不少人纷纷猜测,这是低头了?其实相对来说,更是对未来半导体行业发展的一次探索。过程中展开的交流合作都是可以进行的。只不过最终会走向何方,又会取得怎样的成效,还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