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尚义新技术得到认可
全球芯片制造技术基本上都是按照同样的路线前行,因为在硅基芯片领域,已经形成传统的固定思维。所以各大芯片制造商在某一个节点上会采用类似的技术,比如FinFET、GAAFET、3GAE 工艺等等。
但是在摩尔定律强调的基础上,集成电路晶体管的密度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或许可以在未来十年内保持增长,可未来二十年,三十年如果都无法突破摩尔定律极限的话,是不是意味着人类芯片工艺走到了尽头。
按照这样的思维就能知道,探索新工艺,新技术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中芯国际传来好消息,蒋尚义的一项新技术得到了认可。
了解蒋尚义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热衷于先进封装和小芯片技术的人。曾经表示先进封装是后摩尔时代的工艺技术,中芯国际会在这一块布局。而小芯片技术也得到了认可。
小芯片是3D IC封装的一种形式,通过实现CMOS器件与非CMOS器件的异构集成。换句话说就是通过集成器件以搭积木的方式一样去堆砌,是台积电,AMD和英特尔等巨头都涉猎的领域。
在2021年国际固态电路会议(ISSCC 2021)上,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表示:小芯片是能够让技术朝向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
很显然,新任职中芯国际副董事长的蒋尚义,其看重的新技术得到了业内认可。相信在后摩尔定律时代,中芯国际也会朝着这一方向不断前行,并挖掘属于自己的机会。
中芯国际的机会
现如今中芯国际持有两大半导体大能,一个是蒋尚义,另一个是梁孟松。虽然蒋尚义的上任发生了一些小插曲,但结果还是很顺利的。这两位半导体顶尖人才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
蒋尚义曾任职台积电研发副总裁,是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的左膀右臂,领导过从0.25μm到16nm工艺的研发。去年12月份入职中芯国际副董事长。
而梁孟松2017年加入中芯国际,用3年时间突破28nm到7nm技术节点,能力同样很强。有两位大能的支持,中芯国际的机会来了。
首先是梁孟松带来了突破7nm技术的机会,按照梁孟松透露,今年4月份会试产7nm。其次是蒋尚义带来了光刻机的机会。
上任不久后,就传来蒋尚义谈判EUV光刻机的消息,虽然不知道进展如何,但后续中芯国际与ASML签订了12亿美元的光刻机采购协议,想必也有其功劳。
最后是时代的机会,国家已经在大力扶持半导体产业,全球产业链有能力制造芯片的巨头,都有望赶上时代的浪潮。
不断前行的中国芯
半导体行业的两位大能都在中芯国际,而今又迎来各种机会。一方面蒋尚义新技术得到认可,证明未来可以朝着这一方向前行,另一方面中芯国际也在积极参与全球供应链。
如此看来,中国芯必将越走越远,不只是14nm成熟工艺,在7nm高端工艺上也会进入试产,然后是量产。突破7nm后,未来随着EUV光刻机到位,5nm,3nm展开全面研发也不再是遥不可及。
不断前行的中国芯正在打破一项又一项技术,国内的众多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其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走向更遥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