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纷纷发声,必须阻止!
全球芯片产业链当中,最上游的环节莫过于芯片设计软件和设计架构了,其中设计软件EDA几乎掌握在美国手中。不过我国的华大九天也有不错的实力,可是在设计架构领域,几乎被ARM垄断。
全球98%以上的智能手机、平板等设备使用的芯片,都是由ARM架构设计而成。高通、联发科、海思、苹果等巨头都是ARM的客户。
由此可见,这家来自英国的公司,在半导体界有多大的分量。2016年,日本软银曾将其收购,不过去年软银计划将ARM转手。
最终由美国英伟达公司出资400亿美元,欲达成这笔半导体界最大的收购案,可是却遭到了各界发声反对。首先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一旦英伟达收购ARM,对我们是不利的。因此必须阻止。
美科技界也是达成一致的意向,高通、苹果、特斯拉、谷歌、微软都站出来反对。其中高通强烈反对,并表示如果英伟达收购ARM,那么ARM架构就不在高通下一代芯片的蓝图中。
除此之外,英国以及欧盟反垄断机构均介入调查,在各界纷纷发声,阻止的情况下,ARM做了个承诺。
ARM做出承诺
看得出来,英伟达收购ARM就如同冒天下之大不韪,各大巨头都担心将来完成收购,英伟达会破坏ARM的公平,中立。被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英伟达的竞争对手,加以限制。
但英伟达CEO黄仁勋曾表示,会一直维持ARM的开放授权模式,无意对客户进行限制和拒绝。除此之外,ARM也做出承诺。
ARM承诺称将与客户合作时保持中立。
据悉,这已经不是ARM第一次表态会保持中立了,客户之所以使用ARM架构,除了其难以替代的架构授权,还是主流市场的趋势。在趋势下,客户们很难采用其余的架构。另外关键一点就是,ARM的市场地位达到了垄断级别,不用都不行。
正因为如此,巨头们纷纷反对这笔交易,万一将来收购成功,一项限制措施的发布,影响是非常大的。
美科技界发出反对“警告”后,ARM再次做出承诺,将保持中立,不会偏袒任何一个客户。可问题在于,ARM的承诺有用吗?如果真的被收购,芯片界会发生什么?
承诺有用吗?
ARM一直是保持开放的芯片架构授权公司,只要付费成为ARM的客户,都能得到相应技术授权,并用于IC芯片设计。可不管如何,ARM的承诺其实上并没有多大用处。根本无法消除芯片界的担忧。
换句话说,一旦被收购,有些东西就由不得自己了。当被美国公司掌控之后,话语权可不像现在这般。就好比这两年美国颁布各项芯片规则,限制美供应商向国内企业客户供货,有哪一家美企违背规则?
都是需要拿到许可证才能进行交易,如果收购成功,谁能保证ARM不会成为美遏制对手的棋子。所以任何的承诺都是不可靠的,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阻止交易。
可假设真正被收购,芯片界会发生什么?或许正如高通所说,会放弃ARM架构,重新规划蓝图。届时RISC-V指令集或将成为巨头们的另一大选择。使用RISC-V开源的微处理器架构,同样能达成设计芯片的目的。
因此到时候ARM架构的影响力或许就没那么大了,因为已经有了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