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芯片还重要的行业
芯片被称作是科技发展的基石,若是没有芯片的话,很多科技创新根本无法推进。多数的电子设备都会陷入瘫痪,去年我国的芯片进口额是3800亿美元,为了进一步提升芯片自产力,已经定下了2025年实现70%芯片自给率的目标。
未来5年将不断朝着这一目标前进,同时对人才培养、企业扶持和行业资源投入也会不遗余力。由此可见芯片产业链的重要性。
可是还有一大比芯片更重要的行业,这一行业就是农业种子。
中国拥有14亿人口,是粮食大国,每天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虽然在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下,解决了很多人的吃饭问题,但是在一些大豆、西蓝花、土豆、萝卜等农作物蔬菜领域,其种植的种子大部分依靠进口。
中国种子产业的掌握度还有待提升,据统计,番茄和胡椒等进口比例达到了50%以上,白萝卜来自韩国,辣椒的种子也是从以色列进口。
虽然水稻和小米可以采用自主培育的品种,但是玉米、土豆、马铃薯却离不开进口。曾经从日本进口的西蓝花种子涨价5倍,可是中国也只能购买。
农业种子是一个比芯片还重要的行业,正所谓民以食为天,如果无法解决粮食问题,还谈何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所以种子进口的问题,该如何破局呢?
如何破局?
首先要知道国外为什么能够在种子领域占重要地位,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基因编辑技术的优势。在农业作物的种子基因培育上,对方是有很高造诣的。所以能够培育出优质种子,进而种植农作物。
所以其中一项破局之法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入手,让更多的人才,专家参与其中。对农业种子作物的研究做出努力。好消息是,已经有超7000名专家不辞辛苦的研究。在国内的南繁基地每年都有7000多名专家参与培育。
对突破种子技术势在必行,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作物培育基地,有众多资源和人才专家的支持,相信未来一定能够继续突破,缓解过度依赖进口的局面。
另外在企业方面也可以多加扶持,可以发现的是,全球十大种子公司当中,美国占据了十家。
包括孟山都、杜邦、道化工、Delta & Pine Land,这四大美企占据全球种子市场的重要地位。还有德国的Aventis,瑞士的先正达,以及来自法国的马格兰等等,都是实力不俗的种子公司巨头。
而我国少数的种子以及农作物企业,还得靠隆平高科。所以对农作物,种子方面的企业可以多加扶持。倾注更多的资源,让相关企业可以在核心技术上取得进展。否则一直让国外企业占市场主导地位,也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另外可以通过改善年轻人的观念,让年轻人知道农业不只是下地种田。在多数年轻人的观念中,觉得农业,种子就是和下地种田有关,只有不努力读书才会有干这些。所以当下的年轻人,未来祖国的栋梁,都希望学习互联网,电商等有前途的专业。
要是大多数人都报以这样的态度,不愿意投身种子,农作物行业,只会保持依赖进口现状。因此可以从这一方面入手,提高年轻人对农业,种子突破发展的自我意识,改善国内人才资源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