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垄断的一大市场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地广物博,因此也吸引了很多外资进入国内发展。一方面推进市场全球化,另一方面也能弥补国内在相关制造业的不足。但久而久之,外资的力量越来越大,逐渐形成了垄断之势。
过去一年来,国人认识到芯片的重要性,在某些国家的规则下,企业缺芯成为了现状。但是比“缺芯”更让人担忧的是,外资垄断了中国一大市场,那就是工业机器人。
在各行各业的发展下,已经离不开基础的制造业了,工业设备,基础设施等等。而生产这些设备又离不开工业机器人,在智能化替代人力的时代,越发显得工业机器人有多么重要。
目前来看,中国制造业命脉被外资垄断,在国内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上,几乎都是外资的身影。包括发那科,爱普生,这两大来自日本的工业机器人巨头分别占据14.54%和10.32%的市场份额。
其次来自瑞士的ABB也有9.53%的市占比,排名第四的安川机电同样来自日本,市场占有率为8.04%。可以发现国内主要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都被日本企业把持着,而中国的埃斯顿只有3.26%市场份额。
尽管日本国土面积不大,可是在工业制造水平,却不可小觑。不仅如此,这些来自日本的外资还在加大国内市场份额布局。
比如工业机器人大型厂商发那科要在上海投资15.5亿人民币,新增工业机器人工厂。安川机电投入50亿日元,在江苏新建工厂。而今年内ABB也要在上海建新工厂,投资10亿人民币。
不断追赶的中企
在外资的不断扩张下,国内90%的市场被垄断,中企无力抵抗。在先进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水准上,依然存在差距。不过这并不代表会就此放弃,国内的市场自然要想尽办法掌控,不断追赶的中企已经有一系列行动了。
中国已经在重视高科技产业的布局了,而工业机器人就是其中一项目标。在大力扶持机器人产业的情况下,计划在2025年将国产零部件和国产品牌占比率提升至7成。
还有在2016年期间,中国家用电器厂商美的收购了德国大型机器人厂商库卡。同时中国大型机器人厂商埃斯顿也收购了德国工业巨头克鲁斯,股价一度大涨。
除此之外,国内工业机器人制造市场也有非常大的进步。据数据统计,今年1到2月份工业机器人的产量达到了4.54万套,同比增长117.6%。打破历史记录。
脚踏实地,夯实基础
不断追赶的中企从未停止脚步,虽然外资把握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命脉,但随着中国企业的不断突破,对人才,设备工艺的加持,一定有打破垄断的一天。
我国已经在芯片,半导体产业领域大力扶持,而工业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的基础核心,同样不会放下。未来5年,10年,中国科技、制造、芯片等尖端产业,都能逐一攻坚克难。
与国外存在差距并不是无法启齿的事情,相反知道差距才能更好进步。目前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夯实基础。先把基础打牢,再去建设高楼大厦。否则地基还未建稳就想超越的话,必然会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