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收购计划失败
美国在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地位是非常大的,几乎同时掌握芯片制造、设计和封装等领域的核心话语权。就连ASML光刻机,台积电制造的芯片和各大企业使用的材料,技术基本上都有美国的背景。
所以去年美国一则芯片规则实施,全球使用到美技术的企业,只有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才能参与供货。不过虽然美国芯片技术体系庞大,但也做不到完全独大的局面。
包括在芯片设计架构ARM和半导体材料这些方面,美国的掌握水平是有限的,因为都被别国垄断了。为了增进掌控力,于是会采用收购的方式。前有美企英伟达收购英国ARM,后有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计划收购日本国际电气。
应用材料是美国半导体设备公司,主营显示,半导体和太阳能光伏等业务。这次应用材料拟计划以3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日本半导体巨头——国际电气。可是美企收购计划失败了。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只因中国不放行,导致收购失败。或损失228亿人民币,虽然这笔交易告吹,但既然收购失败,无异于一笔损失。因为日本国际电气是全球顶尖的热处理设备生产厂商,如果能将其收购,对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来说,犹如锦上添花。
这一收购意味着什么?
值得关注的是,这似乎并不是应用材料公司第一次打算收购日本国际电气,早在2019年7月份,就曾计划以22亿美元的价格将对方收购。现在又传来收购对方的消息,说明此前的收购没有成功。
但这次的结果也是一样的,由于中国监管部门没有批准,这笔交易收购案就无法完成。
可如果收购成功的话,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这笔交易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美国应用材料和日本国际电气都是全球半导体行业领先的巨头,应用材料在芯片制造设备占有重要份额,就连台积电,英特尔和三星都是他的客户。而日本国际电气其涉及的设备领域,重要性仅次于荷兰ASML的光刻机。
两大巨头实力均不俗,应用材料看中了国际电气薄膜沉积技术和行业地位,故打算将其收购。一旦收购成功,恐怕半导体设备行业将迎来巨变。
到时候美国掌握又将在半导体设备上达到垄断级别,而这笔交易意味着美国在加速半导体设备的发展脚步。所幸的是交易并未成功,不然未来要获得相应的设备或许会更加困难。
为何中国能拒绝?
可问题在于,这是美国和日本企业之间的交易,为什么中国能拒绝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中国是日本国际电气的第一大市场,交易来往,业务发展均离不开中国大陆。所以根据相关反垄断法,为避免将来收购完成导致一方垄断,随意支配市场地位,所以没有中国的许可,交易是不可能完成的。
这也是为什么能拒绝美企收购日企的原因,同样的道理也作用在英伟达身上。
去年英伟达想要以400亿美元收购ARM公司,不仅遭到了多方的拒绝,而且要是没有中国的同意,英伟达都不可能收购A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