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作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每一颗芯片的制程过程都异常的艰难,看似只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却在里面集成了超过几百亿的晶体管,利用上最顶尖的技术,经过几十道工序的历练,任何一个细微的偏差都有可能功亏一篑,这也是为什么芯片价格那么高的原因。
对于制造芯片来说最为关键的设备就是光刻机了,最为顶级的7nm EUV光刻机只有荷兰的ASML能够生产,因此我们在芯片的制程工艺上变得非常的被动,中芯国际也始终无法突破7nm制造的瓶颈。
而还有一个制造芯片的关键设备,长期以来被美国的两家公司垄断,占据了全球超过70%的市场份额,而它就是专门用于芯片应用材料产品线的离子注入机,就在近期国内传来了一则好消息,中国实现了对于离子注入机的国产化,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垄断。
关键设备打破美国垄断
就在近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正式宣布,在离子注入机全谱系列产品上实现了国产化,工艺可以覆盖到28nm,其中突破的技术包括了束流、大束流、高能、特种应用,以及最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等离子注入机。
那离子注入机究竟在芯片制造过程中,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主要利用在了对金属材料表面的制膜以及改性上面,还有就是应用于掺杂工艺上,如今中国在该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垄断,意味着离国产芯片的自主化又近了一步。
中国半导体的整体实力
受到相关限制的影响,目前国内半导体领域已经开启了加速状态,在很多技术上也已经实现了突破,但由于技术过于分散,企业之间的合作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导致了产业链的布局难度进一步加大。
但好在国内半导体企业的整体实力还是不错的,目前对于芯片制造过程中最主要的设备光刻机,上海微电子已经取得了突破,首台国产的28nm沉浸式光刻机机也即将迎来组装下线,中微半导体在刻蚀机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外加上此次中电科突破的离子注入机技术,国产自主产业链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虽然目前我国芯片整体水平还处在28nm,如果能够实现对于28nm芯片的完全自主国产化,那么之后的工艺突破也将变得更加顺畅,目前中芯国际也将在4月份风险试产7nm芯片,国产芯片未来可期。
芯片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在宣布全力加速芯片核心技术攻克的同时,国家也制定了要在2025年之前,实现芯片70%自给率的目标,而根据可靠数据显示,目前国内芯片的自给率还不到30%,虽然很难,但有了国内尖端科技企业的共同努力,相信肯定可以完成目标的。
对于我们来说,随着离子注入机的研发成功,对于芯片70%的自主化又近了一大步,只有把核心设备逐一解决,我们才能够真正解决目前芯片领域的困境,众所周知目前国内在整条芯片产业链当中,被卡的最严重的就是芯片制造环节了,好在国内企业在研发国产光刻机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弯道超车”的方法,而目前在碳基芯片以及光芯片上,我国都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从去年开始,国内就不断传来了半导体领域技术突破的消息,在美国的相关限制之下,反而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也证明,中国并非没有技术研发的实力,而是此前的科技企业一直遵循着“造不如买”的商人思维,导致对于科技创新的热度过低,才导致了如今这样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