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对于半导体领域的发展逐渐开始重视,各大企业都开始投身芯片技术研发,越来越多的国产芯片也随之诞生了,而芯片的整个制造过程主要分为芯片研发设计、芯片的制造以及最终的封装测试,在芯片研发设计以及封装测试这两个环节上,目前国内都已经处于顶尖水平,目前相对欠缺的就是芯片制造工艺了。
当我们一提起国产芯片的时候,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华为海思的麒麟芯片,目前的工艺已经来到了5nm的水准,华为海思是在2004年成立的,一直以来华为都把它隐藏得非常好,要不是受到高通芯片断供的影响,华为也不会那么早把海思公之于众。
海思麒麟芯片的困境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的华为海思已经成为了全球十大半导体企业之一,芯片设计工艺也是目前全球最顶尖的,而旗下最为出名的芯片就是麒麟系列了,作为完全自主研发的手机处理器芯片,在正式运用到手机上之后,经过测试各项性能均不输于高通, 也逐渐打破了高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但是在相关限制之下,华为的麒麟芯片不得不暂时面临停产,而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华为虽然能够自主研发设计芯片,但并不意味着能够完成芯片完全自主制造,而其中两项至关重要的芯片制程工艺以及架构技术,是华为所不具备的。
对于芯片的制程工艺,我们也不用过多的去介绍了,简单而言就是缺少了尖端EUV光刻机的供应,虽然目前国家已经在着手布局相关技术研发,但这个过程肯定是没有那么快的。
但对于芯片的架构,国内的科技企业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可能这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环节,所以很多人对于芯片架构并不是很了解,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芯片架构只有两种,其一就是运用于桌面级架构的X86,其二就是移动架构ARM,所有芯片设计企业都绕不过这两个架构,因此他们也长期垄断了全球市场。
而华为的麒麟芯片就是基于ARM架构设计出来的,如果没有对方的授权,那么华为也设计不出尖端的麒麟芯片了,而这就是目前国产芯片的现状,最核心的技术都掌握在他们手上,因此除了光刻机之外,我们最急需攻克的技术就是芯片的架构。
全球首款非ARM架构芯片诞生
经过国内半导体企业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找到可替代ARM架构的新型架构了,而这种新型的架构就是RISC-V,目前国内优秀芯片设计厂商,已经在研发设计RISC-V架构的DSP芯片了,将会在今年三月底正式亮相。
这也意味着全球首款非ARM架构的DSP芯片即将迎来量产,国产芯片也将迎来全新的突破,这将是国产芯片的又一个研发方向,虽然以前已经有基于RISC-V架构研发的芯片,但是从未覆盖到DSP领域,这是专门用来处理数据的芯片,是运用最广泛的芯片之一。
而在中科昊天实现对于该款芯片的量产之后,对国产芯片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RISC-V架构是免费开源的技术,任何企业都可以使用,相比于X86以及ARM来说有着很大的优势,在技术完善之后,所有的科技企业都可以自研芯片了,就不会再受到欧美国家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