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看,微信只是一个社交平台,只要具备社交这一项功能就足够了,绝大多数用户也不需要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内容。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经过无数个版本更迭之后,如今的微信似乎忘记了初心,不再是单纯的社交软件,反而变成了某些人牟利的工具。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现在微信上贩卖各种商品的微商和诈骗分子比比皆是,聊天群和朋友圈里面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广告。这还是当初那个专门供熟人之间聊天交流的微信吗?显然并不是,如今微信已经变成了一个互联网流量入口,脱离了正轨。
毫无疑问,对于广大用户而言,微信的改变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虽然功能增加了,但是相应的问题也变多了。尤其是形形色色的广告,更是给大部分用户带来了数不尽的麻烦,导致他们不再信赖微信朋友和热衷于在朋友圈发动态,因为这些很快就会被广告淹没。
曾几何时,微信朋友圈还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动态平台,很多用户每天都会拿它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然后跟亲朋好友分享。而现在看来,微信朋友圈发生了质变,随着各种广告商的入驻和微商的宣传,朋友圈更像是一个嘈杂的电商网站。
更重要的是,这种改变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有些诈骗分子就借此机会把微信当成了自己手中最强有力的工具,不断地实施诈骗行为。所以说,微信要想长久地生存下去,必须做出决断,以用户为中心,彻底杜绝上述这类现象。
为此,就在今年3月份,微信发布最严“禁令”,名为《微信个人账号发布违禁品信息及欺诈行为打击公告》,对用户个人行为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规范。在这份公告发布后,微信的乱象明显有所改善,让很多用户都表示:这次马化腾动真格了?
其实这也是腾讯无奈之下而做出的决定,因为微信的用户这么多,又这么杂,所谓的规定和管理办法根本无法落实到每一个用户头上,只能用警告的方式劝阻。作为腾讯旗下最大的流量平台,马化腾肯定会格外关注微信的发展,他自然不想看到微信就这样没落下去。
用户:治标不治本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微信发布最严“禁令”,很多用户并不看好,甚至还表示:治标不治本。为什么用户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答案很简单,无论是什么规定还是公告,都要看用户的自觉性,如果微信整体的环境没有变化,规定再严格也没有什么用。
换而言之,微信发布的“禁令”并不能彻底改变朋友圈广告盛行的风气,只是对它们形成了一种约束作用。而且这种约束力并不强,就算某些用户违规了,也只是损失一个微信账号而已,不会付出太大的代价。
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微信重回正轨呢?这个问题是腾讯一直在思考的,毕竟事关12亿用户,肯定没有那么容易解决。但可以确定的是,微信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应的规定,并且推出更多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慢慢重拾用户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