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宣布半导体合作
全球半导体市场近几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是自身发展所需,而另外一些则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其中米国于去年9月份正式实施的芯片规则,可以说是这些年来对半导体行业影响最深远的因素,不仅持续到了现在,还带来了一些难以挽回的损失。
大家都知道,米国规则最主要的针对目标是我们国内的华为公司,由于华为在5G和芯片领域的发展速度过快,所以米国一直想要阻挠它的崛起。在这种局面下,所谓的芯片规则就诞生了,米国最开始的目的是限制华为从外界获取任何芯片,延缓它的进步。
但是等到规则正式生效之后,米国才意识到半导体市场是一整条完善的产业链,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整个行业都受到影响。作为我们国内最出色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在半导体市场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该规则导致的后果远超米国的想象。
虽然华为芯片确实因规则而被“卡了脖子”,但是诸多美企也好不到哪里去,它们加起来的损失比华为还要大。据不完全统计,在规则生效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米国芯片界一共损失了大约1500亿美元的市场,其中高通、美光等顶尖巨头都包括在内。
由此可见,米国制定芯片规则的行为是作茧自缚,除了会让整个半导体行业遭受损失之外,不会带来任何好的结果。而且米国知名企业家比尔·盖茨还曾说过:不卖给中国企业芯片只会加快它们进步的脚步,米国的做法无疑是在推动中国芯片的崛起!
或许是意识到了这一点,进入到2021年以来,米国规则出乎意料地放宽了很多,中芯国际等公司也获得了供货许可证。而且前段时间,中美宣布半导体合作,双方的芯片界将展开深入交流,这让很多国人都表示:美国“服软了”?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此之前米国对国产芯片的态度一直都是以压制为主,而现在却变成了合作,这实在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有些国人就在想,会不会是因为美企的损失太大了,米国才会一反常态,选择与我们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合作?
英媒说出真实目的
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因为绝大多数美企对芯片规则都持有反对的态度,它们不想失去华为乃至中国这个大客户。不过,对于米国态度的变化,近日英媒却说出了美国真实目的,让人们意识到对方并不是真的“服软了”。
据英媒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这种消费不仅仅包括生活物品,芯片同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物资。米国之所以转变态度,由压制变为合作,就是因为它不想失去在中国市场的优越地位,同时也确保美企的损失不会进一步扩大。
要知道,在2020年,我们国内的芯片总额超过了2万亿人民币,比石油进口还要高,这足以证明国内对芯片的需求是非常大的。而米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出口国,其中绝大部分都流入了中国市场,二者之间本身就存在着某种联系。
如果米国继续秉持着原来的态度,那么我们国内肯定不会再花大价钱从米国进口芯片,这对于美企而言是难以接受的结果。因此,考虑到诸多美企和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米国只能被迫妥协,选择与我们国内合作,但这并不代表它真的“服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