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柏柏,90后科技爱好者,今天为大家分析,台积电的产能满载问题,以及三星与台积电的新战场“智能汽车领域”。
半导体行业金融指数的持续增长,使得台积电在半导体领域中的战略地位大幅提高。受相关技术调控影响,与华为中断合作关系后;台积电的大部分产能都被老美占去。这导致台积电的市场,很容易被老美一手控制,为了优化产能布局,掌握市场主动权,台积电开始与日本开展相关业务。
近期,由富士通和松下合并而成的日本半导体企业,“Socionext”正式公布与台积电的合作关系,声称最早将在2022年向台积电提供自家的5纳米订单。对于台积电来说,日本厂商的加入有利于优化自身的市场布局,在扩大市场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摆脱老美的控制。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日本IC厂商的入局,将会加大台积电的产能压力,同时也会给三星带来新的机遇,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得益于先进的代工技术和出色的代工工艺,台积电在代工领域中,稳居世界第一。伴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加,尤其是苹果5纳米订单的“暴增”,台积电的产能自2020年下半年起,就一直处于满载状态。日本IC的加入,在给台积电的产能带来压力的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台积电在汽车领域和IC领域的产能分配,而这就是三星赶超台积电的好机会,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与IC设备相同,智能汽车也需要芯片。由于台积电将过多的产能都交给IC厂商,导致许多汽车厂商因缺少芯片面临着停产的风险。面对市场巨大的汽车领域,产能满载的台积电只能过过眼瘾。
但三星却不一样,作为仅次于台积电的芯片代工厂商,三星对台积电的“大哥”位置垂涎已久。由于技术、良品率皆不如台积电,在IC领域中,三星的代工工艺并不受IC厂商欢迎。因此三星的订单并没有像台积电那样“爆满”。对比之下,甚至还有些“惨淡”。虽说三星在IC领域中“不讨人喜”,但在汽车领域中,三星的代工工艺则很受欢迎。
与手机、PC端芯片不同,汽车芯片的规格和尺寸相对较大,因此在空间架构和晶体管的排列中,汽车芯片的制程难度远低于手机、PC端芯片。也就是说,三星的8纳米代工技术,完全可以喂饱汽车厂商的需求。虽说在5纳米工艺中比不过台积电,但在8纳米代工技术中,三星与台积电几乎没有区别。
与订单爆满的台积电相比;毫无疑问,在汽车领域中,三星占尽优势。三星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包揽大量订单,在汽车领域中“大快朵颐”,加快有关汽车领域的产能布局,优化调整产业链,进而赶超台积电。事实证明,三星也的确这样做了。在台积电因订单过剩而“动弹不得”的时候,三星加大研发投入资金,前往美国建厂,直接投产3纳米生产线,矛头直插台积电的市场。
面对三星发出的“挑战书”,台积电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一方面台积电放弃了一部分IC订单,将空出的产能交给汽车领域。另一方面,台积电加快了有关3纳米工艺的下线投产速度,预计将在明年试行风险量产。另外,台积电在去年购进的35台EUV光刻机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到达,到时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台积电产能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