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柏柏,90后科技爱好者,今天带大家来看,全球首款采用RISC-V技术的PC设备,星光AI单板PC计算机的诞生。
2021年1月13日,赛昉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举办产品发布会,公布了全球首款采用RISC-V开源技术打造,AI单板PC端设备Beagle-V(星光AI单板计算机)。据悉,公司将在今年的三月份进行小批量供货,下半年将实行大批量供货。与传统的PC端设备不同,星光AI单板计算机成本低、面积小、体积仅有85mm*70mm,和我们的手掌大小差不多。根据运行内存分为4G、8G两个版本。4G版本的售价为119美元,8G版本的售价为149美元。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朋友会好奇,介绍了这么多,星光AI单板PC端的诞生,对半导体厂商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吗?有多大的意义?别急,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星光AI单板PC端的诞生,对于我国的半导体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有助于我们在芯片框架技术中,掌握自主权。由于星光单板计算机是基于RISC-V架构技术研发的,而且与Arm公司的Arm框架、英特尔的X-86框架不同,RISC-V是一种免费的开源框架,任何企业都可以使用,因此并不存在授权或者技术限制问题。
简单来说,星光单板计算机并不用考虑有关技术受限的问题,要知道,我们正是因为缺乏与芯片制造、生产相关的核心技术,才导致我们在半导体领域中被国外卡脖子,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够在发展半导体行业的道路上掌握自主权,拿华为举例。
华为的海思芯片采用的是Arm架构,如麒麟9000、麒麟990。受老美的技术调控影响,Arm公司近期宣布不再支持华为使用自己家的框架技术,暂停与华为芯片业务有关的技术更新。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世界上首款采用RISC-V架构的PC单板芯片,星光单板PC端的诞生,为我国的其它半导体厂商提供了借鉴和经验,为其它半导体厂商今后进军RISC-V领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回到赛昉科技这里,得益于小巧的体积,低廉的价格。与Arm、英特尔相比,赛昉科技推出的AI单板PC端设备具有更好的产品拓展性,市场前景也比较可观。但在性能和运行效率上,比起AMD、英特尔处理器芯片,星光芯片比较落后。一方面是因为星光芯片是采用28纳米工艺制成的,与AMD的7纳米芯片相比,自然会处于落后的位置。另一方面是因为星光芯片是一枚单板PC芯片,受其规格、尺寸以及耗能的影响,在性能和效率上会有缩减。
由于RISC-V技术的开源性、免费性,采用RISC-V技术架构的企业在架构升级和技术更新上只能依靠自己,并没有稳定技术支持。与Arm、X-86相比,RISC-V的架构技术比较落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能完全代替Arm、X-86。更何况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盈利才是最终目的,即便我们有一家企业能够突破、改进RISC-V技术架构,也不代表其它的半导体厂商就会得到这家企业的技术支持。毕竟商场如战场,将自己辛苦培育出来的果实,拱手让给别人显然是很难做到的。
但不管怎么说,星光PC端的诞生为我国的半导体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倘若我国的半导体厂商团结一致,共同对RISC-V技术加以改进,那么在未来的半导体领域中,RISC-V能够代替Arm、X-86也不是不可能的。当然这是放远来谈,目前我们在芯片自研的道路上仍然存在着很多挑战和不足。合抱之木,生于毫末。祝愿国产半导体厂商能够一往无前,早日解决芯片技术卡脖子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