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起,有关台积电3纳米代工工艺的消息便屡出不穷,台积电本身也是宣布将在今年实行3纳米芯片的风险试产,以及将于明年正式开展有关3纳米芯片工艺的代工量产。舆论的引导、加上台积电的“品牌效应”,让业内外人士一致认为台积电将会是最先拿出3纳米成品的代工厂商。却不料三星半道出现,率先推出3纳米芯片,打了台积电一个措手不及。
我是柏柏,90后科技爱好者。今天带大家了解的是:全球首枚3纳米芯片的诞生,“三星SRAM存储芯片”,以及三星、台积电的现状分析。
IEEE ISSCC国际固态电路大会中,三星向全球展示了自家的3纳米成果即“SRAM 存储芯片”,这是全球首枚采用3纳米工艺的芯片。该枚芯片的容量为32GB,面积为56平方毫米。三星推出3纳米工艺的“SRAM”芯片,不仅代表着3纳米工艺从理念走向实践,还是三星3纳米工艺落地传统的第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此次成功突破传统的晶体管结构,在其推出的“SRAM”存储芯片中,三星大胆采用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技术。在减少耗能的同时,大幅度提高芯片性能和晶体管数量。拿“SRAM”存储芯片来说:采用3纳米工艺打造,融入GAAFET技术的“SRAM”存储芯片。在性能上提升了近30%,耗能下降了近50%,在相同大小的电流下,运行能源仅需0.23V。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对三星采用的“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技术,不是很了解,在这里简单为大家介绍一下。
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常规的GAAFET,另一种则是MBCFET(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在这里穿插一点,目前中芯国际N+1、N+2工艺,以及台积电的芯片代工工艺采用的都是FINFET技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
与FINFET相比,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和MBCFET(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在排列上更加紧密。特别是MBCFET(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宽厚的鳍顶芯片,能够让制程芯片通过多通道,大幅降低耗能。简而言之,在容纳晶体管数量和耗能上,GAAFET(环绕栅极场效应晶体管)和MBCFET(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要优于FINFET。
简而言之,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三星的3纳米工艺在芯片的耗能和性能上的优化,要优于台积电的3纳米工艺。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台积电对外宣称自家的3纳米工艺依然采用FINFET技术,而且与自家的5纳米工艺相比;台积电的3纳米芯片工艺的晶体管密度提升了70%,性能提升了11%,耗能降低了27%。三星的3纳米工艺晶体管数量提升了80%,最高耗能下降可达50%,性能提高30%。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三星是首次在芯片工艺中采用MBCFET(多桥通道场效应晶体管)技术,相比较主流的FINFET,经验不足,技艺不成熟势必会导致三星面临新的问题,例如一直被人诟病的良品率问题。看到这里,可能大伙会问,三星率先推出世界上首枚3纳米芯片,是不是意味着三星在芯片代工领域中已经赶超台积电了呢?答:不是。
可能很多人都忽略了一点,与业务繁多的三星集团相比,台积电只是一家芯片代工厂。换句话说,台积电只负责芯片的加工生产,并不负责芯片的设计,目前的芯片厂商并没有将自己设计好的3纳米芯片正式交给台积电生产,而台积电本身也处于3纳米工艺的风险试产阶段。因此台积电首发3纳米芯片的机会,被三星拿走了。
需要注意的是,台积电是最先突破3纳米芯片工艺的代工厂商。三星是世界上首发3纳米芯片的芯片代工厂商,这一点大家不要混淆。目前台积电与三星正处于3纳米工艺的风险试产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台积电与三星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在商务合作方面,目前并没有一家厂商宣布使用三星的3纳米工艺,反观台积电旗下,苹果、AMD、高通、英伟达等半导体巨头,都在等待着台积电3纳米工艺正式投入量产的那一天。此外,英特尔也宣布将把自己的芯片交给台积电去生产。
说完台积电、三星,再来谈一下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芯片代工领域的准入门槛,也为芯片代工厂商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中国大陆的中芯国际,其代工工艺已经达到了7纳米的水准。
虽说与台积电、三星相比,中芯国际的代工技术比较落后,但面对老美设备、技术的双重施压,中芯国际在没有EUV光刻机的前提下,依然突破7纳米工艺,属实不易。另外,ASML公司向我们出售自家的DUV光刻机,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中芯国际芯片代工业务的发展。
在光刻机领域,清华大学的SSMB光源、哈工大的EUV光源、上海微电子的28纳米光刻机、华卓精科的双工件台,以及中科院的5纳米激光雕刻技术,都为我国的半导体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希望国产半导体能够愈发强大,早日掌握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