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后面也有媒体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全面的解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似乎那一颗23年前的芯片,但其实并不是的,这颗芯片进行了改装,造价可是高达20万美元(130万元)。
因为火星上的探测器,对于计算性能并没有过高要求,所以老工艺的芯片更加稳定,采用的还是非常成熟的工艺。
不过大花费是在改装上,这颗CPU可以承受200,000至1,000,000 Rads的辐射,还能够承受−55至125°C的温度,而这些才是卫星、火箭、宇航空间站这些探索太空等高科技产品最需要要考虑的。
那么问题来了,NASA能够用20多年前的芯片作为主芯片,放到火星车上,那么中国芯片技术相对于美国而言,是比较落后的,那么什么样的国产芯片,能够承担此重任,能够经受住火箭发射时的高温、狂震、甚至外太空的强辐射的?
其实很早前,国内对于宇航级的芯片基本上是靠进口的,卫星也使用国外的芯片,但从2015年,北斗卫星就开始使用国产龙芯CPU,结束了对宇航级芯片的依赖,用上了国产芯。
后来越来越多的火箭、卫星全部用上了国产芯片,特别是龙芯应用非常多,当然还有一些专用的芯片,比如神舟、天宫等用的就是航天科技集团自己的芯片。
事实上宇航级芯片其实对性能要求并不高,不管是龙芯,甚至其它的国产芯都可以胜任,关键是抗辐射、能够抵抗高温、低温、以及火箭发射时的狂震等就行,而这些普通芯片都达不到的,所以这些芯片都是经过特殊的改装,加固的。
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点,那就是这样的芯片要做到自主可控,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确保安全,所以国产芯在能够上天之后,就得到了大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