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芯片工厂的停工,带来的不只是几天的产能缺失。据悉,三星芯片工厂上一次停工,还是2018年韩国当地的一家三星工厂因为意外造成的,虽然持续时间只有30分钟,但是直接造成了当前产线上全部产品报废,当日的产能直接减少了11%。
显然,和当时的停工30分钟相比,这次美国的芯片工厂停工时间更长。根据三星作出的回应可知,虽然此次停电的情况已经预先给予了通知,工厂也提前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但是上百万美元的损失在所难免。
另外,生产线的全面叫停还会产生后续的问题,因为要想恢复到原来的量产规模,幸运的话可能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不幸的话这个时间可能还会延长。
如果仅按照工厂每天产能带来的销售额计算的话,停产10天就能造成9000万美元的损失,约合5.8亿元,这还只是三星一家工厂的损失。
同样面临这种状况的,还有恩智浦和英飞凌。除了停产直接造成的损失之外,还有一些后续影响,首先暴露出来的就是三家公司股价的下跌,其次就是对于全球芯片供应的影响。
此前一场蔓延全球的芯片短缺危机,已经危及多家企业,尤其是在汽车芯片领域尤为明显。目前该领域的缺口已经达到了30%,这就意味着2021年全球范围内的汽车产能将有3/10的下降。
其中,美国的通用和福特已经有多家工厂已经停工。这种缺芯状况,随着三家芯片工厂的停工,将进一步蔓延到其他芯片领域,这对于美国本就低效的芯片产能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根据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当地的芯片产能仅占全球产能的12.8%,而国内大陆地区的产能已经达到了13.9%,超过了美国的占比。
虽然美国的芯片厂商每年的销售额,占到了全球销售额的57%,但是很多企业并不在美国当地,而是选择了成本较低的亚洲地区建厂。
另外,根据权威机构的数据显示,美国当地的芯片需求极大程度上依赖中国,虽然在芯片技术上美国一直占据着高地,但是美国的芯片制造业却呈现出极大的下滑。
在1990年美国当地的芯片产能占到了全球的37%,如今下滑了2/3,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当地的芯片企业向外转移造成的局面,还有芯片代工企业的衰落。
在全球排名前10的芯片制造商中,美国仅有一家企业上榜,还不断呈现出营收下滑的趋势,在近两年全球新品代工厂产能满载的情况下,格芯的营收还是在呈现不断的下滑。
面对这种状况,美国相关机构开始展开自救,预计将斥资1000亿美元,合计超6000亿元,吸引半导体企业回国建设,但是面对美国当地建厂产生的极高成本,这些企业真的能如美国所愿吗?
企业最重视的永远是利益,更何况如今这一投资计划还没有最终尘埃落定,将产生的影响也未可知。不过,从此前台积电多次拒绝到美国建厂的行为来看,美国的制造业回归,还是存在很大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