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中,格芯的业绩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特别是在2020年年末,还被国内厂商挤下了全球排名第三的位置。这家企业是如何衰落的呢?
早在1990年,美国当地半导体企的产能,还占据着全球37%的份额,为全世界的芯片供应发挥着中坚力量。
而如今,美国当地半导体企业的产能,只能达到全球的12.8%,大幅度的下滑和格芯的衰落脱不了关系。
我们都知道,全球芯片短缺的情况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显现,受此影响全球排名前10的晶圆厂,都迎来了营收的上升。
其中位居首位的台积电,当时公布的订单数据显示,其订单更是已经排到了2020年的上半年。
唯独格芯出现了4%的下滑,格芯也因此被中国台湾地区的联电,挤出了排名前三的位置,是什么让格芯在全球晶圆厂订单爆满的时候,仍然产生下滑的呢?
目前,格芯的制程工艺仍然停留在12纳米阶段,并没有向前推进。即便坐拥最先进的荷兰光刻机,这家美国芯片巨头还是拿不下7纳米工艺。
因为制程工艺进入瓶颈期,格芯迎来了长达近10年的亏损,数额在2014年就达到了15亿美元。
另外,到2017年,格芯还有2.09亿美元的负债,但是制程工艺越往前推进,需要的投入就越大,陷入亏损的格芯更加难以支撑研发产生的高额投入,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格芯在2017年还在成都投资100亿美元,建设了一座12英寸晶圆厂。该晶圆厂投资建设时,定位是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工厂。
所以在当时受到了全球的关注,但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这座晶圆厂就宣布停工面临着被变卖的命运,革新的翻身仗也没有打响。
于是,格芯退出了先进制程工艺的竞赛,不再研发7纳米,但是格芯放弃研发的原因,还不止是因为其财务状况,其中还包括7纳米工艺研发的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即使进行了高额的研发投入,也不一定能够实现7纳米供应,对于这样的风险,格芯承担不起。
传统的DUV光刻机通过多次曝光,也能完成7纳米工艺的制造,缺点是良品率就没那么优秀了。如果选用EUV光刻机,还要继续对芯片生产设备进行投资,将会进一步加大风险。
另外,当时格芯的主要营收来源集中在28纳米到14纳米工艺的范围内,更先进的芯片工艺基本上都被台积电和三星占据。
面对台积电已经打下芯片市场半边天的情况,即使格芯花费时间和资金研发成功了,也很难和台积电再进行竞争。
因为就连财力雄厚的三星和台积电相比,也有高达几倍的订单差距,更何况当时格芯的老客户AMD也转头奔向了台积电,就让格芯更没有继续研发的动力了。
曾经在全球芯片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格芯,如今也陷入了抑制不住的衰落,并且对于美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如今由于自己的芯片生产企业制程工艺跟不上,美国地区的芯片需求已经严重依赖中国,就连美国引以为傲的英特尔,也开始在制程工艺上挤牙膏。
英特尔和格芯面临的状况也有共同点,都是在7纳米工艺这个节点的研发上止步不前。英特尔原本计划的7纳米工艺,量产时间也发生了一再的延后。
对此,英特尔决定专注于新产品研发,暂时将先进工艺的芯片制造,也交由台积电代工。
见,7纳米工艺这个节点的重要性。对于国内的芯片生产商来说,7纳米也同样重要,但如今国内的企业研发到什么水平了呢?
值得高兴的是,目前国内的中芯国际已经完成了7纳米的研发准备,在今年上半年进入风险生产阶段,不过这种工艺依旧是使用DUV光刻机,进行多次曝光来完成生产。
如今美国方面也开放了对中芯国际部分设备和零件的供货限制,所以7纳米市场很可能会按照预期完成,但是芯片制造才能真正将芯片的设计落实到运用中
至于芯片生产中最关键的设备,中芯国际也已经和阿斯曼签订了订购合同,采购合同的签订就意味着中芯国际的芯片研发能够继续往下推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