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iPhone12还是20W有线快充,15W无线快充,三星GalaxyS21还是25W有线快充时,国产机已经是60W+的有线,50W+的无线了。所以当时还有人笑称是:“品牌越大,充电越慢”
华为甚至表示已经掌握了200W的快充技术,只是电池受不了,所以没有推出,觉得当前66W的有线,50W的无线是比较好的技术了。
为何国产机们总是在快充上做文章,其实也容易理解,因为与其它地方的创新相比,快充技术创新的门槛不高,所以大家就在上面发力了。
那么接下来国产机们是不是会在快充的道路上继续蒙眼狂奔?恐怕不能了,尤其是无线快充技术,或许基本上也就到头了。
日前,工信部在《无线充电(电力传输)设备无线电管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到,2022年1月1日开始,国内使用(生产、进口)的所有的线无充电设备,工作频率必须在100-148.5kHz、6765-6795kHz、13553-13567kHz 频段,额定传输功率要求小于 50W。
不过话又说回来,50W无线快充真的已经足够了,过高的充电功率,其实对于电池而言,并不安全,毕竟功率一高,必须要求电流大或者电压高,手机会一定会发热,且过高的温度,也会导致电池使用寿命变短,从而导致安全隐患。
且功率大,辐射值也一定会更大,所以限制充电功率,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免得国产机们,为了噱头,无休止的提升功率,以凸显自己技术强,这并不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