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华为自从被老美列入实体清单之后,至今依然没有走出“缺芯”的困境。原本市场份额排在全球第一的手机业务,因芯片和5G手机关键器件受限制后,大幅暴跌。虽然现在新机发售,但产能依然不足。
过去支撑华为消费者业务的大头始终是智能手机这个版块,现在手机业务严重跳水,接下来如何稳健地渡过2021年,目前依然是华为面临的考验。很多人说华为拥有绝对的造车优势,比如曾经就公布过不少关于汽车领域的相关专利,无论从技术还是知名度方面,华为都拥有造车的优势,若现在进入造车领域,是不是就可以弥补正在走下波路的消费者业务版块么?
其实华为选择不造整车,可能有这两方面的考量。
第一,华为虽然申请了不少关于汽车领域的相关专利,但相比于国内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还是有差距的,《新能源汽车专利20强企业榜单》显示,比亚迪就以9426件有效专利居于榜首,长安汽车、北汽和蔚来汽车分别以5243件、4005件、和1677件排在其后。华为若要进军整车行业,还要考虑传统汽车以往的专利。当然以华为的实力,即便以新手的资态进军造车行业,相信也有可能超越这些车企。
但目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从2020开始,全球各大汽车厂商,包括西方的老牌车企,都相继承认部分车型的芯片供应紧缺,2月份,特拉斯在弗里蒙特工厂出现停产,当时马斯克出来证实:停产是因为零件供应出现问题。缺芯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华为的手机业务,如果华为进军整车行业,也同样会面临这个问题。所以任正非坚定“华为不造车,帮助车企造好车”的定位其实更付合华为长远的利益。
第二,华为公司最大的技术竞争力是什么,毫无疑问就是5G、微波、IP等基础网络领域。未来是物联网的时代,在高端芯片紧缺的当下,传统业务的智能化和网络化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华为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利用网络基础技术优势,打造智能汽车生态,构筑车联网。这个布局其实与华为之前布局“智慧煤矿”、“智慧养猪”、“智能港口”的道理一样。
物联网的时代,未来的智能汽车将会扎根无线和网络技术,提供管理平台,打造生态,构筑车联网,才是华为的拓展方向。
所以,当时传华为要造车,任正非说:谁再建华为造车,就调岗。现在再看任正非的这句话,表面上看似强硬,但往更深的看,就显得高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