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像谷歌这样的大公司粉墨登台,重塑互联网。我们可以以点带面,来了解当今科技巨头们算法竞赛的起源。
现在看来这些都是历史了,但内容管理系统曾经是技术人员密切关注的竞争市场之一。(CMSes是人们用来在互联网上发布内容的工具,类似的工具还有WordPress和Drupal。)
在21世纪初的时候,我帮助开发了两种当时流行的CMS工具——Movable Type和TypePad;很快,专门为解决类似问题的WordPress、Drupal等工具也出现了。所有这些应用程序基本上都做了和今天一样的事情:你输入内容,点击发布,然后它会输出一个好看的网页。起初,它们被用于个人博客以彰显博客主人的独特性,但是它们很快就“喧宾夺主”了。这个市场正在蓬勃发展,利用这些工具工作的人是第一批知名社交媒体公司的创始人。
那时Friendster还在,而MySpace也在不断发展壮大。Facebook是到后来才出现的。在那个时代,最大的赢家是谷歌。他们在2003年初购买了最早流行的社交媒体工具之一——Blogger,几个月后又推出了AdSense广告平台。
突然间,谷歌在社交媒体中的话语权剧增。
用线代替空格
就像我们今天在Instagram和Snapchat上看到的一样,在21世纪初的时候,人们为了发布新格式的博客不断地创造新的功能。如今某种社交应用程序能够胜出也许是由于有最好的滤镜,但是内容管理系统之间的技术差别就另当别论了。
社交网络早期,网页设计取得了不可思议的进步,并掀起了一场美学的革命,基本上,网络在那些创建早期社交媒体平台的人的影响下,很快就变得令人更加愉快。等大体框架已经足够好了之后,就可以花时间去关注诸如地址的格式化之类的小事了。
人们想把文章的整个标题显示在web地址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它看起来很酷,但是一些人开始怀疑在地址中使用这些单词可能会帮助博客在谷歌上排名更高。(当时谷歌在整个网络搜索市场中还不属于重量级选手,但它已经是互联网极客中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
但问题是web地址不能包含空格。为了在博客的网址中包含一个完整的标题,要么必须删掉空格,要么被转换成类似的东西。由于我们是第一个遇到这个问题的人,我们的团队设计了下划线,下划线是最接近空白的字符。
事实证明,我们偶然发现了一个表明整个网络将如何变化的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