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查与访谈组合法
步骤为“先调查——后访谈——再调查”,通过前期较为粗略的问卷调查,筛选出用户的常见问题,然后选出代表性用户进行深入沟通,根据沟通结果有针对性地修改前期调查问卷,形成详尽调查问卷,接着再进行第二轮调查,以印证代表性用户的需求。
二、5W2H提问法
步骤为从原因(Why)、事件(What)、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怎么做(How)、有多少(How much)这七个方面,围绕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发现问题产生的线索。这个方法类似于有束口的头脑风暴,从而可以避免问题的遗漏。
三、竞品调研问卷和行业研究报告参考法
前者不用赘言,只要关注竞品的信息发布渠道,比如:App、公众号或网站,就可以窥探其问卷调研的设计思路,既然是竞品,那在用户重合度、用户使用场景、用户亟待解决的问题上难免有不少相似之处,那些看上去很厉害的问题设计,拿过来用就是了。
另外要学会利用互联网的免费资源,这里特指各种行业研究报告,我经常登录的有艾瑞网、极光大数据和猎豹大数据,其中艾瑞网的行业报告数量最多、更新最快、而且基本都是免费。
通过阅读这些行业资料,找到现有市场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并结合自家产品向用户发问。如果后期经过推动,真的能产出一套解决方案,再由此及彼影响到整个行业,你说牛不牛?
问题结构化
此刻你应该有了不少可以纳入调查问卷的问题,下面我们需要把问题结构化。一份质量较高的调查问卷,应该包括三个维度的问题:用户背景调查、用户行为调查、用户态度调查。
用户背景调查:包括性别、地区、收入、职业、手机系统等,可用于构建产品的用户画像;
用户行为调查:包括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产品、使用产品的频率是多少、最常用的产品功能、有没有使用过竞品,一般特指客观发生的行为,用户不需要过多思考就可以作答;
用户态度调查:包括对产品是否满意、对产品最大的意见、最希望产品增加什么功能等问题,一般以半封闭和开放性题目为主,但切记不要有诱导的口吻询问,如:
“你喜不喜欢我们的产品?”就算不是面对面访谈,多数用户还是善良的,就像男女交朋友之前,男生问女生“你喜欢我吗”,女生即使不那么喜欢,也至少会回一句“你是个好人”,况且你能触及到的很大概率都是活跃度高且较忠诚的用户,所以这种问题问了不仅没意义,而且最后数据分析结果还会误导自己。
也不要脱离场景问需求,如:
“如果有新的功能,你会使用吗?”80%的用户都会表示“会”,但等你上线了新功能后,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脱离了场景谈需求,对你的调研没有任何意义。
更不要直接问用户有什么需求,如:
“你觉得增加什么样的功能,会在使用中更方便?”拜托啊,你是产品经理or运营好吧,你让用户直接跟你说需求,无异于手机还没诞生之时,某个用户直接跑来跟你说,“产品经理,我需要一个手机”,这种事情能发生就是见了鬼。
更好的办法,就是你已经有了产品方案,抛给用户让他们选择就好。
前两天我去超市购物,结账时收银小姐姐告诉我扫码填问卷,可以立减5元,有这等便宜,简直不占不是人!于是乎我打开微信,就开始扫码填写,标题上清楚写着“关于××香皂的问卷调研”,接着往下看,题不多一共5道题,前2题问了性别和年龄,可后面3道题,全是bug啊!
问题3:请问您使用什么牌子的香皂?
我内心OS:这道题有点抽象啊,我这段时间用过好几款香皂,难道都要写?
问题4:对××香皂的包装与味道,您是否喜欢呢?
我内心OS:你到底是问我喜欢包装,还是味道,还是两者兼有呢?
问题5:大家都觉得××香皂很好,你觉得呢?
我内心OS:大家都觉得很好?嗯,你是不是在暗示我些什么?
带着痛苦硬着头皮把题目答完了,回到家我立马就把这三道题改了改:
修改后的问题3:最近1个月,你使用过什么牌子的香皂呢?
修改后的问题4:请你分别给××香皂的包装和味道打分(满分5分)?
修改后的问题5:结合你的使用感受,你觉得××香皂如何?请在下方写下你的想法。
和上面一对比,是不是觉得这版更好?
题目3给出了时间限制,让用户在作答时迅速切换到使用场景,不仅增加了代入感,还增加了回答的可靠性;
题目4让用户分别就包装和味道两个维度打分,可以了解用户对两个维度的态度及程度;
题目5去掉诱导性的提问方式,用客观口吻询问,让用户在不受诱导的条件下作答。
反面例子就说到这里。
提起用户调研做得非常好的公司,我认为是网易,常年挂在首页的“网易首页调查问卷”(自己可以搜一下看看)相信很多人都见过,在问卷的设计上客观、全面、直至目标。这里由于篇幅关系就不展开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