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位于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全国历史时间文化之乡阆中东部地区。办学历史悠久,起源于宋朝(1064年)。学校地址是“古址平原”,别名“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学校概况。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县令庄将明嘉靖四年(1525年)由明代县令张思聪创办的锦屏私塾迁至“东园”。清末,改名为“保宁府公共性学博物馆”。1912年,更名为包书连中。抗战初期,国立大学四中搬迁。1945年国立大学第四中学被废除后,1955年成立阆中一中,1958年成立万中一中。“文革”中改名为东风中学。现为省级学风示范学校、省级教学实验示范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省部级示范高中。经过长时间的身心洗礼,学校正在慢慢走向一个优秀的位置。
学校现在占地110多亩。自1995年总体规划实施以来,该项目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教学楼2栋、办公楼1栋、学生食堂1栋、学生宿舍2栋、教职工宿舍7栋、400米标准运动场、校门、行政部办公楼、科技教育楼、天文台认证等。教学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目前,学校有95个教师培训班,6600多名学生。教职工328人,其中优秀教师和高级教师60人,初级教师79人,高级课程毕业13人。初中成立以来,学校为国家和中华民族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将有300多名省级以上领导干部和博士生、教授以上职称的权威专家。四川大学专家教授张定明说,
西南民族学校领导小组张汉成,终身共和党众议员童,山水画家哈,原浙江省委书记、人大主任,原四川省省长肖扬,都是同班同学。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建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应用下,学校发扬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精神实质,内强管理,外健精神,学校考试成绩逐步飙升,为国家塑造了5万多名高中、初中大学毕业生,为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输送了5000多名新生。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
近年来,学校教育和科研成果显著,高考成绩连续十年位居南充同类学校前三名。毫无疑问,学校的任务赢得了上级的领导。近年来,学校获得南充市教学实验一等奖、阆中高中招生一等奖;获“南充市区域劳动者技术文化教育先进集体事迹”、“阆中文明校园”、“德育先进集体事迹”、“最佳环境卫生企业”、“社会管理与环境整治模范企业”、“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事迹”、“四川省学风示范学校”、“四川省教学实验示范学校”、“四川省当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荣誉学校先后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建设项目学校”、“西华师范学校文化教育见习产业基地”、“阆中法律安全教育产业基地”。该校350多名教职员工获得了国家奖励,
省、地、市级奖项;200余篇科研(学术研究)毕业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校期望根据自己的实践活动告诉大家,日常生活不是为了被别人打败,学生要从日常生活中学习,逐步提高自己。
目前,学校师生员工坚持“三个互补”的教育思想,牢记“求真务实、自主开发创新”的校训,按照“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工作标准,全面实施德育教育,全面提高文化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经济效益。继续保持“艰苦奋斗、敢想敢做”的精神实质,坚持“优质建校、改革创新强校、科研兴校”的理念,充分发挥省部级示范高中的引领作用,最终完成学校向巴渝名校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