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邡市教师进修学校创建于1963年9月,1986年被教育部首批项目验收为合格教师培训学校。
什邡市教师进修学校-学校概况。
学校是我区中小学教师继续再教育的培训、科研和服务站,以什邡市人民政府领导干部和什邡市教育部门负责人为日常工作重点。此外,大力开展各种社会发展培训工作,成为什邡市知名的社会发展培训服务站。2001年5月,经什邡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什邡市教师培训学校和什邡市国家开放大学服务中心联合成立,是什邡市唯一具有独立办学资格的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经过多年的发展趋势,学校拥有各种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文化教育教学设备。目前总面积2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它有一个电子计算机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可以容纳100名学生在计算机上学习和训练,可以考虑使用当代教育方法的必要性。学校各个公司的办公室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计算机的基础管理已经完成。
学校的规章制度很完善。首先,在管理方法上强调聘任制、教职员工的岗位竞争、岗位对责任的认可、过程管理与目标管理的有机结合。
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水平强、富有进取精神的教职工队伍。目前有高级教师、初中高级教师11人,德阳市领导9人,德阳市技术骨干教师、什邡市技术骨干教师10人,长期兼职聘请教师(专家教授)20余人,省部级普通话测试员7人。
近年来,我院在全省大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包括新教师培训、全员岗位培训、教师心理健康文化教育全员培训、教学主任全员培训、技术骨干教师培训、行政部门党员干部培训、教育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培训、灾后重建师生心理辅导、“512内心守望先锋计划”培训、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培训、“国家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灾区教师”培训等中小学校本培训成效显著,危害广泛。学校教师有着深厚的中小学出勤率和评课记录,积极开展和具体指导中小学文化教育学科建设,为提高我区在职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我区整体教育科研水平,融入我区中西部县市基础建设、经济发展、文化艺术强市的整体发展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具体的中学知识中,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学习方法。其中,我区实习期间新教师培训参与率为100%,培训评估达标率为100%。许多参与教师已经成为学校课堂教学技术的骨干。全省98%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了计算机专业技能培训,校本培训和课堂教学改革培训参与率达到100%。德阳一大批领导和技术骨干教师不断涌现。
2004年,学校根据德阳市教师培训机构对项目验收情况进行评估。
学校目前是德阳市普通话水平培训的测试案例,四川省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能力的培训点和考点,什邡市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产业基地。学校除了做好师资培训外,还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开展面向全国的计算机、英语、普通话培训。辐射源来自蓝剑集团、汀江皮化集团、宏达集团等什邡市大型企业,以及税务局、市财政局、人事局等政府部门,努力为什邡市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服务。学校还赴北京对四川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近600名员工进行了发展培训。
什邡市教师进修学校毕业证部经过长期探索,建立了一套合理的成人课程管理和教学水平操纵的发展模式,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服务于项目区文明建设。自成立以来,已培养了近7000名大学毕业生,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我区各领域的领导干部和业务流程技术骨干。毕业证部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学分制年度制”,教学方法严谨灵活;与四川师范大学、华西师范大学、四川教育学院、德阳大学等高中合作,开设了汉语、法律法规等高级课程、大专班和大专班。,并与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合作举办金融、医药、工程与建设、管理方法、发电等实践性很强的技术类专业和课程。由于销售业绩突出,1998年被四川省教育局授予“全国县级开放大学”。此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努力完善,人民检察院、中心医院、什邡烟厂等几十个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产业基地建成,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而且与生产制造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为基层和项目区的经济发展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市人民政府和上级领导机关对学校的发展趋势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应用。相关领导干部经常入校给予具体指导,讨论学校发展趋势。
“教育为本,教育为本”。在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下,什邡市师范学校肩负着更加光荣而复杂的日常任务。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塑造高素质人才,以人为本,关爱教师,全面提高我区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每个人的义务。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干部、市人民政府和有关行政机关的领导下,大家勇于进取,不断进取,把学校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积极争做四川省示范性教师培训机构。